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王氏经说

王氏经说

六卷。清王绍兰(详见《周人经说》)撰。本书卷一为《周礼》,卷二为《礼记》,卷三,卷四、卷五为《左传》,卷六为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。其考订经义,颇多可取之处。如“共簠簋”一条,认为《毛传》据内因此簋圆簠方,《说文》据外所以簋方簠圆,这是因为所拓内外不同的缘故,并非方圆不同。“子羔之袭也玄冕”一条,郑注:“玄冕,大夫服。未闻子羔何为袭之”,绍兰认为《史说·卫世家》有:“仲由将入,遇子羔将出”,《集解》引贾逵说:“子羔,卫大夫高柴”,那么子羔曾为大夫,因此得袭玄冕。郑说“未闻”,大概是偶然未曾顾及。此说明确。“郑弃其师”一条,认为《经》上写郑明责文公,其师即文公之师,那么弃其师文公为首恶,因此称国以见义,左氏只说“郑人恶高克”,《穀梁传》称“恶其长”,也是责克之词。《公羊》微现其意,而说“恶其将”,仍与《左传》、《谷梁》相同,都不合乎《春秋》直书“郑”的本义。《郑风》清人叙说:“刺文公也”。诗人专刺文公,正与《春秋》责备文公用意相同。因为危国亡师,罪在高克,而进退高克不以礼,道其本,则在文公,所以说危国亡师之本。可见《诗》与《春秋》互为表里,其义较三传为长。这一见地中情合理。按刘向《说苑·君道篇》:“夫天之生人也,盖非以为君也;天之立君也,盖非以为位也。夫为人君行其私欲而不顾,是不承天意,忘其在位之所以宜事也。”因此,郑伯厌恶一人而兼弃其师,所以《春秋》有夷狄不君之词。子政是传《穀梁》学的人,这一定是《穀梁》学先师遗说,范宁《集解》失其要旨。至于辨析《公羊》“讥二名”一条,似乎尚未能领悟传意。李慈铭《越缦堂日记》称本书:“实事求是”,“于礼学尤所用心”。有潘氏功顺堂丛书本,丛书集成本(初编·总类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夏小正正义

    一卷。清王筠(详见《毛诗重言》)撰。是书主要依靠黄叔琳注本来作解释,其对金履祥、张尔歧及黄说全谬者删之,是非互见者辨之,全谬而易惑后人者亦辨之。书前有咸丰二年(1852)自序,系为此书与它书同刻时总序

  • 国初群雄事略

    十二卷。清钱谦益(详见《列朝诗集小传》)撰。《国初群雄事略》是他写的一部长编,主要写元末群雄纷起、明朝建国的史事,对韩林儿、郭子兴、徐寿辉、陈友谅、明玉珍、张士诚、扩廓帖木儿、陈友定等人一一详述,但此

  • 山海漫谈

    三卷。《附录》二卷。明任环(约1517-约1561)撰,任环,字应乾,号复庵,长治(今属山西省)人。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进士。历苏州府同知,按察使佥事。官至山东右参政。著有《山海漫谈》。任环的诗

  • 蝶阶外史

    四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文言笔记小说,分若干篇,每篇各列题目,与《聊斋志异》体例相仿。所记为见闻琐事。其中有些人物轶事,如记栗毓美、黎世序、郝浴、刘燕亭、董果、甘凤池、窦尔敦、纪亮等人之事,可作为野史资料

  • 易窥

    无卷数。明程玉润撰。玉润字铉吉,江苏常熟人,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进士,历官易州知州、大理评事,为程颐后裔。《经义考》载程玉润《周易演旨》六十五卷,却不载《易窥》。《易窥》由浙江汪启淑家进呈,仅有十

  • 晚间篇

    一卷。清李衷灿(详见《拳拳录》)撰。本书摘录宋明理学家周敦颐、程颢、陆九渊、朱熹、王守仁五子及清代孙奇逢、魏裔介、成性等人的学说,其宗旨在于抑制程朱学派,推崇陆王学派的“知行合一”的“致良知”说。书后

  • 函海

    四十函一百六十三种,八百五十二卷。清李调元辑刊。李调元字雨村,号墨庄,四川绵州(今四川绵阳)人。乾隆进士,由广东学政监司畿辅,官至潼商道。家藏书数万卷,爱才若渴,有《童山诗集》、《雨村诗话》存世。调元

  • 平乡县志

    ①十二卷。清杨乔纂修。杨乔,字南木,号莲渠,浙江缙云人,乾隆十二年(1747)任平乡县令后,即立意修志,于十六年(1751)始集邑人动手纂辑,历三月而成书。其山川门记淦河及旧漳河水道流经之地颇为详细,

  • 孝经宗旨

    一卷。明罗汝芳(1515-1588)撰。汝芳字维德,号近溪,南城(今属江西)人。嘉靖三十二年(1553)进士,官至布政使参政。初从永新颜钧讲学,后颜钧系南京狱当死,汝芳鬻产救出。罢官后,汝芳事养颜钧,

  • 论语殷氏解

    一卷。晋殷仲堪撰。清马国翰辑为一卷。仲堪陈郡(今河南淮阳)人。官至振威将军。《晋中兴书·陈郡殷录》载:“殷仲堪少好学,能清言。”《晋书本传》云:仲堪能清言,善属文,每云三日不读道德论,便觉舌笨间强。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