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家论钞
十二卷。明王思任(1575-1646)编。王思任字季重,号谑庵、遂东。山阴(浙江绍兴)人。万历二十三年((1595)进士,官至江西九江道按察使佥事。此书所取皆明代议论之文。前有思任自序曰:“宋不如唐,唐不如汉,汉不如三代,此文谈旧唾也。吾以为文章至明而始妙。”《四库全书》列入存目。
十二卷。明王思任(1575-1646)编。王思任字季重,号谑庵、遂东。山阴(浙江绍兴)人。万历二十三年((1595)进士,官至江西九江道按察使佥事。此书所取皆明代议论之文。前有思任自序曰:“宋不如唐,唐不如汉,汉不如三代,此文谈旧唾也。吾以为文章至明而始妙。”《四库全书》列入存目。
明瞿九思撰。瞿九思有《春秋以俟录》已著录。该书首以十二律衍为十二月令,摹仿《礼记》内容,颇为芜杂。他解释用宫逐羽而清角生,引商刻羽而流徵生,认为凡是乐调每均自下而上。因为下宫居于羽调的羽位,似乎是以宫
一卷。晋虞喜撰。清马国翰辑。喜有《论语注》,已据马国翰辑本著录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儒家有《志林新书》三十卷。《意林》载二十四卷。《唐书·艺文志》二十卷。已失传。马国翰据诸史得十三节;便采《三国志注》、《
四卷。清郑文焯(1856-1918)撰。文焯生平见《瘦碧词》辞目。其词功力深厚,王闿运在序中称他“不乐仕进,乞食吴门,与一时名士游。文章尔雅,艺事多能,而尤工倚声。”然词旨多蕴含对清廷末世的悲观情绪。
一卷。旧题陶宗仪(1316-?)编。陶宗仪字南村,号九成,台州黄岩(今属浙江)人,元末明初文学家、学者。《明史》称其“务古学,无所不窥”。张志诚、泰不华等屡聘不就。躬亲田园,暇娱笔墨,笔记掌故、典章、
不分卷。清范缵撰。范瓒生平详见《四香楼集》辞目。此书小令、中调、长调各自为编,而不分卷数。大抵宗法周、柳,犹得词家正声。而天然超妙不及前人,未免有雕镌之迹。至如《南歌子》第二首之类,虽脂粉绮罗,诗余本
七卷。清杭世骏(1695-1772)撰。杭世骏,字大宗,号董浦,浙江钱塘(今杭州市)人。长于史学及小学。乾隆初人,由举人召试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编修,著有《续方言》、《道古堂集》刊十三经、二十四史。当时
十一卷。明何瑭(1474-1543)撰。何瑭字粹夫,号柏斋,怀庆(今河南沁阳)人。弘治年间进士及第,初为翰林修撰,以不屈刘瑾,出为开卅同知,后官至南京右都御史,谥文定。著有《医学管见》(已著录)《柏斋
二十卷。明王思义撰。思义字允明,松江(今上海市松江县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该书将《宋史》删节为二十卷,使卷帙浩繁的《宋史》由烦冗归于约略,但缩之太甚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载该书为江苏巡抚采进本,其它版
一卷。明朱谋垔撰。朱谋垔字隐之,号八桂、人屋。濠州(今安徽凤阳)人。明宗室,封奉国将军。工书,擅榜书。除此书外又著《画史会要》。此书是续陶宗仪《书史会要》而作,采辑明代书家颇周详,由明太祖写起,先君后
十六卷。清杨守敬撰。杨守敬(1839-1915),字惺吾,湖北宜都人,目录学家、地理学家、金石学家。同治元年(1862)举乡试,选黄州府儒学教授,由此进入仕途。在从政的同时,勤于读书治学,著书立说,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