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空同集

空同集

六十六卷。明李梦阳(1473-1530)撰。李梦阳字献吉,号空同子,甘肃庆阳人。弘治六年(1493)举陕西乡试第一,次年进士及第,因连丧父母,居家守制,弘治十一年(1498)出户部主事,迁郎中,官至江西提学副使,后因为宁王朱宸濠写《阳春书院记》而削籍。李梦阳是“前七子”的首领,提倡复古,他的理想是要创作出情质宛然,象盛唐以前那样的优秀作品。著有《空同子》(已著录)、《空同集》。李梦阳所著诗文,初刻于嘉靖四年(1525),题名为《李氏弘德集》,共三十二卷;嘉靖十一年(1532),李梦阳的外甥曹嘉梓印《空同集》,共六十三卷,其中赋、颂、乐府、古今诗为三十六卷,书、疏、碑志、序记、杂文为二十七卷。前有嘉靖九年(1530)黄省曾序,嘉靖十年(1531)王廷相,后有嘉靖十一年(1532)吕楠序。嘉靖三十一年(1552)宋睦在曹嘉刻本基础上加以增修,重新刊刻。此集乃万历三十年(1602),邓云霄重新刻印。此本参校了浙本、吴本、燕本、凤阳本等诸家刻本,编辑最为完善。共六十六卷,目录三卷,附录二卷,卷一至卷三为赋,卷四至卷三十七为古今诗,卷三十八至卷六十六为文类。李梦阳十分重视诗歌的情感活动,并要求“真情”,提倡向民歌学习。其诗作中七律较优,写得气象高古,意境开爽。不仅注意诗的开阖变化,还善于突兀作结,寄托深意。王维祯指出:“七言律自杜甫以后,善用顿挫倒插之法,惟梦阳一人。”虽不免过于夸大,但也确实道出了其诗的特长。其古诗确有不少写得古朴、苍劲,善于章法,但也常有模拟未化的痕迹。其文则故作聱牙,以艰深文其浅易,无甚出色之处。另有《四库全书》本,《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》(集部)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元盖副草

    二十卷。明吴家竳撰。吴家竳,字翁晋,浙江孝丰(今安吉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官南京光禄寺典薄,累迁云南通判。吴家竳素与吴应竳、臧懋循游,故是集之序,为是应晹撰写而臧懋循书之。其称“元盖副草”者,应晹序谓元盖

  • 说文籀文考证

    二卷。近代叶德辉撰。叶氏生平著述,见《说文段注校三种》。是书乃是考证《说文》所采籀文之作。叶氏自序云:“《说文》一书,字则‘参以古籀’,谊则‘博采通人’,不考古籀不知文字递嬗之因,不采通人不知故训相传

  • 庄子通义

    十卷。明朱得之(详见《宵练匣》)撰。此书前有朱得之自序,称《庄子》一书命辞跌宕,设喻险奇,而世人多称其荒唐谬悠。所以他加旁注以详释经文,作此《庄子通义》。前人研究《庄子》者,有南宋咸淳年间(1265—

  • 六研斋笔记

    四卷、二笔 四卷、三笔 四卷。明李日华(详见《梅墟先生别录》条)撰。李日华工于书、画,所以此书所记论书、画者占全书的十分之八。文词清隽,体例类似题跋类。《四库》馆臣认为“画锦褫玉轴,流览既久,意与之化

  • 户部陕西司奏案

    四卷。清钟英等辑。钟英,满洲正黄旗人,曾任河南司员外郎、山西司员外郎。是书专载光绪十二年(1886)陕西司的奏案。书中有“核覆伊黎光绪七、八两年军饷杂支等项报销折”、有“核覆甘肃关外光绪十年、十一年三

  • 古今词论

    一卷。清王又华(生卒年不详)撰。又华字静斋,钱塘(今杭州)人。本书杂录古今论词之语,但古人仅占十分之一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入存目予以介绍。

  • 测圆海镜

    十二卷。元李冶(1192-1279)撰。李冶,原名李治,字仁卿,号敬斋,真定栾城(今河北栾城县)人。李遹次子。少时于元氏(今河北元氏县)求学。金正大七年(1230)词赋进士,任钧州(今河南禹县)知事。

  • 寿阳县志

    ①八卷。清吴祚昌纂修。吴祚昌字泰毓,江苏淮阴人,康熙初年任寿阳县知县。寿阳县志自明万历时,一增修之,直至康熙十一年(1672),祚昌始重辑纂。《寿阳县志》康熙十一年刻本。此编上自明万历、下迄康熙十一年

  • 拊掌录

    一卷。元宋元怀撰。宋元怀,自号冁然子,生平籍贯生卒年均不详。《拊掌录》所记,皆一时可笑之事。前有自序,后有至正丙戌华亭孙道明跋。自序谓补东莱吕居仁《轩渠录》之遗,故书名为《拊掌录》。今观其书,凡三十则

  • 圣译楼丛书

    三种,十卷。清李祖年编。李祖年,武进(今江苏省武进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历官山东文登、益都知县。丛书所刻为其乡贤遗著,共三种:第一种是清杨峒《律服考古录》二卷,认为律由礼出,违于礼则入于律,故参考古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