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笔花集

笔花集

不分卷。明汤式(约1383年前后在世)撰。汤式字舜民,号菊庄,浙江象山人。生卒年未详。无名氏《录鬼簿续编》有其小传。《太和正音谱》评其词“如锦屏春风”。曾补本县吏,但很不得志,后来落魄江湖之间。入明后,燕王朱棣出镇北京,汤式受到朱棣宠信。永乐年间,与杨讷共同出入宫庭,以乐府、隐语见重。曾在兵部尚书金忠席上赋〔南吕·一枝花〕《贫乐斋》。散曲集《笔花集》收入《全元散曲》。此编乃其所著套数、小令集。公私书目从未著录,为范氏天一阁遗物。但阮元、薛福成所纂阁目均失收,可谓秘籍。是集计收套数四十四,重头小令一百六十六首。第二页首有缺文。今据郭勋《雍熙乐府》卷二陈所闻《北宫词纪》套四校补,知是〔双调夜行船〕“送杨景言回武林花柳乡中自在仙”套。第三页前亦有缺文。据《北宫词纪》卷六校补,知是〔商调〕“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鹭花寨近来谁战讨”套。此外,断烂残脱之处,不一而足。《雍熙乐府》引〔南吕一枝花〕,几于全数征引,但全不注作者名,以此本对勘,始知为汤式之作。汤式乐府元明之际颇著声誉,虽渐染堆砌妆点之习,然尚有元人规范,不失为清丽妩媚一派,同时作者,殆罕有出其右者;后人震其名,因目之为元人,实则至永乐间尚存。夏仲名于永乐末,著《续录鬼簿》云:“菊庄好滑稽,与余交久而不衰。文皇帝在燕邸时,宠遇甚厚。永乐间恩赉常及,所作乐府套数极多,语皆工巧。”汤式所著杂剧,有《瑞仙亭》、《娇红记》二种,均久佚。汤式乃明初的曲家名手,不少曲作甚见功力,开创了重句格俳体的又一样式,后来者甚多仿效。是集保留了汤式的部分作品,实为幸事一件。《录鬼簿续编》说其由江湖间盛传之,可见其影响之深。有明抄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经大义

    一卷。戴逵(约325-396)撰。马国翰(详见《五经通义》条)辑。戴逵字安道,谯郡铚(今安徽宿县)人,东晋杰出的画家、雕塑家、哲学家。事详见《晋书·戴逵传》。记载:“少博学,好谈论,善属文,能鼓琴,工

  • 秋雅

    一卷。清蒋日豫(1830-1875)撰。蒋日豫字侑石,常州(今江苏常州市)人,咸丰监生,同治中迁同知直隶州,工诗文篆隶,著有《问寄室集》等。本书为蒋日豫词集,共收录其生平所作词三十四阙,除《忆江南》十

  • 凤台县续志

    四卷,首一卷。清张贻琯修,郭维恒等纂。张贻琯字瑶卿,山东海丰县人,出身贡生,光绪六年(1880)任凤台知县。《凤台县续志》光绪八年(1882)刻本,此编基本依照林志体例。增续而成。于旧志诸类无可续者,

  • 神仙感遇传

    五卷。五代蜀杜光庭(详见《了证歌》)撰。道教中常有假托神、人相遇之事以感众。杜光庭撰《神仙感遇传》,就是辑录古今之人与神仙感应相遇之事,令人去向往追求。书中记述人神相遇的故事七十五条,每条都以遇仙者名

  • 竹垞文类

    二十六卷。清朱彝尊(约1629-1709)撰。生平详见《经义考》(辞目)此集收康熙十六年(1677)以前的大部分诗文,其中诗十四卷,文十二卷。据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撰著者称:“此集乃其未遇时所刻。中有《曝

  • 全五代诗

    一百卷。清李调元(1734-1803)纂辑。李调元字羹堂,又字赞庵、鹤洲,号雨村、童山蠢翁,绵州罗江(今四川省德阳县)人。清朝戏曲理论家和文学家。乾隆进士。有《雨村曲话》、《童山全集》、《粤风》。此书

  • 周易集义

    八卷。清强汝谔撰。强汝谔字原,潥阳人。曾官震泽训导。此书宗尚程颐《易传》,以阐发义理为主。其说除引用明代来知德的错综说、清代王夫之的系辞释说之外,于汉儒易学中的互体、卦变、五行、飞伏、爻辰、纳甲、卦气

  • 星学发轫

    十六卷。美国罗密士撰。英国骆三畏口译。熙璋、王镇贤、左庚笔述。罗密士籍里生平不详;骆三畏字敬斋,同文馆天文教习;熙璋等并同文馆中天文馆肄业生。是书凡十六卷。首二卷,论天文仪器;次六卷,论测算诸星之步位

  • 墨法集要

    一卷。明沈继孙撰。沈继孙,洪武年间姑苏(今江苏苏州市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考元代画家倪瓒所著《云林集》一书,有赠沈生卖墨诗序曰:“沈学翁隐居吴市,烧墨以自给。”“墨若点漆”等语,时代、姓氏,里贯一

  • 蜀梼杌

    二卷。宋张唐英撰。一名《外史梼杌》。张唐英(1029-1071),北宋蜀州新津(今属四川)人。字次功、自号黄松子。丞相商英之兄。庆历时进士、少时勤奋力学、有文名。被荐试贤良方正,不就。调归州狱扬、移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