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绍邵轩丛书七种

绍邵轩丛书七种

十八卷。王树荣(1871-?)撰。王树荣字仁山,晚号戟髯,浙江吴兴(今湖州)人。1894年甲午科举人。毕业于京师法律专门学堂,历任江苏高等审判厅推事,直隶高等审判厅推事、民庭庭长。1915年10月,任山西高等检查厅检查长。后任安徽高等法院首长。著有《刚齐法学丛刻》、《墨守家法》、《相人偶居诗文稿》等。《绍轩丛书七种》汇辑了王树荣研讨《春秋》三传的几部书、《续公羊墨守》、《续穀梁废疾》、《续左氏膏肓》、《公羊何注考订》、《箴箴何篇》、《续公羊墨守附篇》、《续左持平》。为著此书,王氏博取诸家之说,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,持论精湛。如王树荣认为:“孔顨轩(广森)说《春秋》意欲沟通三传,崔怀瑾(适)谓其作《公羊通义》,援引《左氏》之事以乱之,是犹凿冰求炭也。吾谓庄方耕(存与)《春秋正辞》,刘申受(逢禄)《公羊解诂笺》,往往栏入《穀梁》义,亦不啻鱼目之混珠。”王氏对孔广森、庄存与等人的批判,说明他坚持何休《公羊》之学,并视之为颠扑不破的真理。王树荣对《左传》列举了六谬:“左氏非编年之史”、“左氏无释经之例”、“左氏有增窜之文”、“左传多乖牾之事”、“左氏多违经之处”、“左氏非传经之传”。另外还提出《国语》为刘歆杂采他书所作,绝不是《左氏外传》;《左传》是刘歆改窜《左氏国语》而成。可见他的这些观点恪守《公羊》家法。王树荣在论述“左氏之伪”和“《国语》非左氏外传”时,不赞同康有为、崔适等人把古文经典一概指斥为“伪经”的看法,可说是别有创见。《绍邵轩丛书七种》目录:王树荣撰《续公羊墨守》三卷、《续穀梁废疾》三卷、《续左氏膏肓》六卷、《公羊何注考订》一卷、《箴箴何篇》一卷、《续公羊墨守附篇》三卷、《读左持平》一卷。有民国年铅印本行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释饭鬻

    一篇。清成蓉镜撰。成蓉镜(1816-1883)字芙卿,自号心巢,后改名孺,宝应(今属江苏)人。诸生。博通经学、小学、象纬、舆地,对金石文字的审订尤为精确。尚著《周易释例》二卷、《尚书历谱》二卷、《文录

  • 渼陂集

    十六卷。《续集》三卷。明王九思(1468-1551)撰。王九思,字敬夫,号渼陂,酃县(今陕西户县)人。明弘治九年(1496)进士,授检讨,因依附刘瑾而官至吏部郎中。瑾败,降为寿州同知,后勒其致仕。著有

  • 兰云菱梦笔记

    一卷。清代况周颐撰。此书是作者在常州、镇江、扬州、南京诸地时的笔记。书中谈论金石,考证古迹,记述人物遗踪,如记载黄仲则、赵怀玉、洪亮吉、赵翼等人的事迹;书中还列举了识辩玉台名翰目录;记载了扬州、常州的

  • 孙子校解

    见《孙子书校解引类》。

  • 通鉴辑览

    即《御批通鉴辑览》。

  • 洪武正韵

    十六卷。是明初乐韶凤等人奉明太祖敕命编撰的一部官韵书。编撰者除乐韶凤外,还有宋濂、王撰、李淑允、朱右等十人。乐韶凤,字舜仪,一字鸣瑞,号廷瑞,全椒(今安徽全椒县)人。洪武三年(1370年)授起居注,六

  • 隶书正讹

    二卷。明吴元满撰。参见《六书正义》。是编系专辨隶楷形音训诂差误之作。据吴氏自序说:明隆庆间,南都太常卿邢一凤,仿戴侗《六书故》目录,依偏旁考订文字讹谬,撰《同文正要》一书,有资于后学。惜其未能锓版,广

  • 四书稗疏

    二卷。清王夫之(详见《四书考异》)撰。是书《四库总目》不存。书中“壹是”一条,谓壹即专壹,壹是犹舍专此,对齐治平而言。“三年之丧”一条,谓三年之丧非即父母之丧,《春秋传》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,谓后与

  • 笔尘

    一名《谷山笔尘》十八卷。明于慎行(详见《读史漫录》条)撰。此书是于慎行退居谷城山中时所作。共十八卷,分三十五类,所记多明代典故,其中也间有杂记,有一定史料价值。此书有明万历间刻本,书首有冯琦序和明万历

  • 杏庭摘稿

    一卷。元洪焱祖(1262-?)撰。焱祖,字潜夫。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自儒官起家,四转而为遂昌主簿,后以休宁县尹致其仕。此集为其子浦江尉在所编。因焱祖居处有银杏树、大百围,并以杏亭自号,遂以名集。《四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