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假借义证

说文假借义证

二十八卷。清朱珔(1770-1852)撰。朱珔,字玉存,号兰友,又号兰坡,泾县(今属安徽)人。嘉庆七年(1802)进士,改庶吉士,官至赞善。著作尚有《文选集释》等。朱氏认为经典与《说文》文字异同之故,悉由假借而起,假借既明,经典中之文字无不尽明。此书本《说文》之文字,而以群经、《史》《汉》、周秦诸子及汉碑《文选》一一证其假借之故。如“祖”字,一借为“且”,二借为“阻”,三借为“俎”,四借为“租”。其引证之确凿与丰富,超过钱坫《十经文字正通书》和潘奕隽《说文解字通正》。朱氏耄年始克卒业,其孙之详加校定并补以凡例,刊于江西。板多烂毁,民国十五年(1926)中国学会影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使规

    一卷。明张洪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洪,字宗海,常熟(今江苏省常熟市)人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张洪以行人司行人奉使往谕缅甸,并著有《南夷书》,此书也是归时所作,采古人奉使事迹,勒为一编。共一卷,分为十

  • 陶诗附考

    一卷。清方东树(1772-1851)撰。方东树字植之,安徽桐城人,诸生。东树幼承家范,后从姚鼐学古文,四十以后不欲以诗文名世,专研义理,著有《汉学商兑》,以攻考据家之失。此书所考分陶渊明世系、不仕异代

  •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

    二百三十二种。中央图书馆筹备处辑。清乾隆时辑成的《四库全书》,最初分抄七部,分别贮于文渊阁、文溯阁、文源阁、文津阁、文汇阁、文宗阁和文澜阁七处,因全书卷帙繁浩,除御敕刊印《武英殿聚珍版丛书》(辑一百三

  • 周易解翼

    十卷。清上官章撰。上官章字暗然,乾州人。此书成于雍正五年(1727)。自称总共二十六次易稿。大旨本于京房的纳甲之法,而以八宫经纶错综为脉络。一切旧图都摒弃不用,颇为洁净不支。但是,上官章不用古图,而又

  • 七国春秋平话后集

    上中下三卷。全名为《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》。不知作者姓名,元人编刊,一般都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之底本。讲史话本小说,叙述乐毅伐齐事。书题“后集”,必应有“前集”。此《后集》开头入话略述前事云

  • 荀子集解

    二十卷。清王先谦(见《尚书孔传参证》)撰。是书汇集了清代学者考订研究的成果,可谓清代《荀子》研究集大成之作,虽不能说全面收集,但不失为研究《荀子》提供最方便的书。是书,集录诸家校释荀书之言,而分别依次

  • 古今考

    一卷。《续古今考》三十七卷。《古今考》一卷,南宋魏了翁撰。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《周易要义》。魏了翁以古制多不可考,两汉诸儒惟据叔孙通所定某物犹今之某物,孔、贾诸疏则又谓去汉久远,虽汉制亦不可考,乃即《汉

  • 续什邡县志

    五十四卷,清傅华桂纂修。傅华桂,曾任什邡县知县。《续什邡县志》同治四年(1865)刻本,共五十四卷,其分卷目录,一如嘉庆纪志,惟增嘉庆、道光以来一些故实,文笔亦平庸。如政绩志首载纪大奎,称其学宗朱子,

  • 古今伪书考

    二卷。清姚际恒撰。姚际恒,生于1647年,卒年不详,字立方,又字善夫,号首源,祖籍安徽桐城,后寄居浙江仁和(今杭州)。县诸生,一生未仕,勤于治学,酷爱藏书,承嗣先世遗藏,广泛搜求,著称一时。其学问专于

  • 三才汇编

    四卷。清龚在升(生卒年不详)撰。龚在升字闻园,顺治十六年进士。官苏州府推官。此书分类编纂,为科举对策之用。中间附加一些议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