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释例

说文释例

① 二卷。清江沅(1767-1838)撰。江沅字子兰,一字铁君,元和(今江苏吴县)人。江声之孙,能绍其家学。师事段玉裁,段氏很器重他,撰《说文解字注》多与之商榷。著作除是书外,尚有《说文解字音韵表》。是书上卷释字例,凡《说文》本义、引申义之例,皆详加疏通,而于假借之例辨证尤精。下卷释音例,本师说,取段氏谐声表,依谐声偏旁分别部居,求双声之理,明通转之迹。是书成于嘉庆辛未(1811年),稿本旧藏于阮元家,咸丰间李宾嵎从副本传写刊行。② 二十卷。清王筠撰。参见《说文句读》。这是一部专释《说文》体例的著作,在清代众多《说文》著作中别树一帜,足为后学之指导。《说文句读自序》云:“余平生孤行一意,不喜夺人之席,剿人之说,此《说文释例》之所为作也。自永元以至今日,凡千七百余年,颜黄门一家数世,皆精此业,而未有传书;二徐书虽传,多涉草略,加以李焘乱其次第,致分别部居之脉络不可推寻,故博极群书之顾亭林,只见《五音韵谱》,以其杂乱无章也,时时訾警之。苟非段茂堂氏力辟榛芜,与许君一心相印,天下亦安知所谓《说文》哉!惟既创为通例(指《说文注》对《说文》体例的阐发),而体裁所拘,未能详备,余故辑为专书,与之分道扬镳,冀少明许君之奥旨,补茂堂所未备,其亦可矣。”《说文释例自序》云:“筠少喜篆籀,不辨正俗。年近三十,读《说文》而乐之,每见一本必读一过,即俗刻《五音韵谱》亦必读也。羊枣脍炙积二十年,然后于古人制作之意,许书著作之体,千余年传写变乱之故,鼎臣以私意窜改之谬,犁然辨晰,具于胸中。爰始条分缕析,为之疏通”其意,体例所拘,无由沿袭前人,为吾一家之言而已”。其书前十四卷说明“六书”及《说文》的条例、体制。各卷后附有“补正”,往往用金石古文补正《说文》的形体和说解。卷一首为“六书总说”;次为“指事,分正例一,变例八。卷二为“象形”,分正例一而其类五,变例十。卷三首为“形声”,次为“亦声”,次为“省声”;次为“一全一省”,次为“两借”,次为“以双声字为声”,次为“一字数音”。卷四首为“形声之失”;次为“会意”,分正例三,变例十二;次为“转注”。卷五首为“假借”,次为“文饰”,次为“籀文好重叠”,次为“或体”,次为“俗体”。卷六为“同部重文”。卷七为“异部重文”。卷八首为“分别文、累增字”,次为“叠文同异”,次为“体同音义异”,次为“互从”。卷九首为“展转相从”,次为“毋从子”,次为“《说文》与经典互易字”,次为“列文次第”,次为“列文变例”。卷十首为“说解正例”,次为“说解变例”。卷十一首为“非字者不出于说解”,次为“同意”,次为“阙”,次为“读若直指”,次为“读若本义”,次为“读同”,次为“读若引经”。卷十二首为“读若引谚”,次为“读若同字”,次为“双声叠韵”,次为“迻文”,次为“衍文”。卷十三首为“误字”,次为“补篆”。卷十四首为“删篆”,次为“篆”,次为“改篆”,次为“观文”,次为“纠徐”,次为“抄存”。卷十五至卷二十为“存疑”,列出对《说文》的各种疑问。以上可见,《说文释例》内容相当丰富,结构颇为谨严。其中在六书条例和《说文》说解体例方面,创获良多;其中“同部重文”、“异部重文”、“分别文、累增字”等条分别精细,确不可易,十分重要。是书成于道光十七年(1837),有山东自刻本,光绪九年(1883)成都御风楼重刻本,上海世界书局石印本,1983年武汉市古籍书店又据以影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公羊传补注

    一卷。清姚鼐(详见《左传补注》)撰。该书是作者所撰《三传补注》中的一种。姚鼐于《春秋》三传不主一家之说,《三传补注》往往引三传之说进行互证,择其义长者从之。《公羊传补注》认为何休《春秋公羊解诂》所载多

  • 春秋图说便考

    二卷。清吴凤来撰。详见《春秋集义》条。

  • 全像类编皇明诸司公案传

    见《新刻皇明诸司公案传》。

  • 生辰纲

    清金蕉云撰。金蕉云,生平不详。此剧演《水浒传》晁盖劫取生辰纲一段故事。共四节,一曰《英雄迫》,演林冲梁山入伙及杨志东京卖刀事。二曰《双雄斗》,演杨志与周谨、索超斗将,后为蔡京贺生辰,杨志押送生辰纲事。

  • 昌平州志

    十八卷。清吴履福修,缪荃孙、刘治平等纂。吴履福字州牧,光绪五年(1879)任知州。缪荃孙详见《顺天府志》。刘治平,邑绅,曾任福建监察御史。该志自康熙年间续修又已有二百余年未修了,光绪初年,合肥伯相重修

  • 周易广义

    ①四卷,图一卷。明郑敷教撰。敷教字汝敬,江苏吴县人。崇祯三年(1630)举人。此编用注疏本,以程传、朱义为主,加以推广,阐发其说,故取名为“广义”。凡是诸儒之说与传、义相符的则采用,稍有不相符合的则去

  • 快心编

    初集五卷十回、二集五卷十回、三集六卷十二回。题“天花才子编辑”、“四桥居士评点”,作者约为清代康熙、乾隆年间人,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。也有人认为他就是天花藏主人(详见《平山冷燕》),但证据不足。书分三集

  • 二李先生奏议

    二卷。明徐宗夔所编李梦阳、李三才二人的奏议。徐宗夔,字效虞,苏州人。李梦阳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,以风节振一世。李三才则结纳东林,在当时也颇孚重望。因二人同出于关中,故徐宗夔选编二人的奏议合刻之。书末附有

  • 洹词记事钞

    一卷附明良记四卷。明李鹗翀(生卒年不详)编。李鹗翀,字如一,江阴(今江苏省江阴县)人。《洹词》本是崔铣所著文集,李鹗翀从中摘取有关论宋朝史事以及明初事迹者共六十一则,其中不涉及记事者一概不录。李鹗翀又

  • 田子艺集

    二十一卷。明田艺蘅(约1570前后在世)撰。田艺蘅,字子艺,钱塘(浙江杭州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田汝成之子。十岁时从其父过采石,即能赋诗,有佳句。后以岁贡生为休宁教谕,不久罢归。著有《田子艺集》,《留青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