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书偶识

读书偶识

十卷,附一卷。清邹汉勋撰。汉勋字叔绩,湖南新化县人,咸丰元年举人,承其父文苏之学,对于《易》《诗》经训、史家地理、音韵小学、金石书画等无所不究,以博学名于世。此书是他居高平山时,读《易》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春秋》《尔雅》诸经之所得。多能补前辈所未及。原《序》称,破前人之训故,必求唐以前之训故方敢用;违笺传之事证,必求汉以前之事证,方敢从。其说与毛奇龄的专攻前人相比,同为说经,却更为淳正不杂。例如,其谓姜嫄后稷事有三义,毛传、马、王为一义,《列子》《史记》《列女传》《郑笺》为一义,《春秋》“元命苞姜嫄游閟宫”,及《尔雅》“舍人”注以敏为晦又一义,尤为精确。其他如《文王世子东序》“瞽宗上庠”,谓《乡射礼》郑注“周立四代之学于国”,上庠即四学。“天子一娶九女”,则谓《白虎通义》《曲礼》《王制》《昏义》所言有两义,一为内官,一为嫔御。皆考证赅洽,于经义颇有发明,确实不是空谈者和那些以捃拾为博者所能及。只是据张霸伪作的一百零二篇,认为这是《今文尚书》有一百零二篇的证据。此议失察。考《汉书·儒林传》曰:“世所传百两篇者,出东莱张霸。分析合二十九篇,以为数十。又采《左氏传》《书序》,为作首尾,凡百二篇。篇或数简,文意浅陋,成帝时求其古文者,霸以能为百两征。以中书校之,非是。”《论衡·佚文篇》曰:“东海张霸通《左氏春秋》,案百篇序,以左氏训诂造作百二篇,具成奏上,成帝出秘尚书以考校之,无一字相应者。成帝下霸於吏,吏当器辜大不谨敬。成帝奇霸之才,赦其辜,亦不灭其经,故百二篇书,传在民间”云云。邹氏不知百两之篇,乃张霸所臆造,与郑注三十四篇,《逸书》二十四篇,毫无干涉。宋元以来诸大儒,均为《正义》所误。毛奇龄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断是对的,只是他据张霸西汉人,郑玄东汉人,以驳《正义》,则《正义》原义并未坐实张霸为何时之人。邹氏学问笃实,不尚臆谈。此一失察,实为白璧微瑕。有光绪六年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书读记

    一卷。清阎循观(1724-1768)撰。循观字怀庭,号伊蒿。昌乐(今属山东省)人。清代学者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)进士,授吏部考功司额外主事。初好佛,后读宋儒之书,乃一尊程朱之学。曾与潍县韩梦周讲学

  • 奚囊杂纂

    见《奚囊广要》。

  • 乡射礼集要图说

    一卷。明傅鼎撰。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根据自序,题曰“弘治甲子署华亭学教事三山傅鼎”。其事迹可考者如此。案:刘琬守松江,有志礼乐,修射圃,制射器,命令傅鼎著成是书。傅鼎收辑旧闻,省略其戒宾献酬之节,增入《

  • 公法会通

    十卷。瑞士Bluntschli撰,美国W.Martin译。Bluntschli,中文省译名为步伦。Milliam,中译名丁韪良。是书原以德文写成,后由刺了地译为法文,丁韪良据法文本译出。其卷一论公法之

  • 连文释义

    一卷。清王言撰。王言字慎旃,仁和(今浙江余杭县)人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小学类存目》著录,云:“是编凡二字连文及一名而兼两义与两字各为一义者,均分别训释。厘为十门。词颇浅近,盖为课蒙而作,视方以智《通

  • 分门古今类事

    二十卷。撰者不详。据本书第八卷载“先大夫龙泉梦记”一篇,记中称崇宁乙酉岁拨漕解,次年及第,未署政和七年三月宋如璋记。以此看,此书作者当为宋如璋之子。但名已不可考,唯“序”中自称“委心子”。书中内容为志

  • 车制考

    一卷。清钱坫(1741-1806)撰。坫字献之,号小兰,又号篆秋,江苏嘉定(今上海嘉定县)人,钱大昕之侄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)副贡生,官至陕西乾州州判。钱氏为清代小学家,精于训诂,著有《说文解字斠

  • 王文僖公行述

    一卷。清王宗诚撰。宗诚安徽青阳人,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进士,官任礼部右侍郎。此书所记为其父王懿修事迹。懿修字勖嘉,号春甫,后更号为春敷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,卒谥文僖。书

  • 被褐先生稿

    十七卷。明华善述(1545-1621)撰。华善述,字仲达,江苏无锡人。是集凡十七卷。只末一卷为杂文,余皆为诗。据集前世贞序称:“其诗或并比兴而忘之,大概不可为典要。”深有不满之意。但亦将其列为四十子之

  • 监国鲁五年大统历

    明黄宗羲(1601-1695)撰。宗羲字太冲,号梨州,余姚人。康熙中举鸿博,荐修《明史》,均力辞。诏取所著书宣付史馆,史局大案,必咨之。卒年八十有六。著有《南雷文定》、宋元明儒学案等书数十种。学者称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