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通俗文

通俗文

一卷。东汉服虔撰。服虔字子慎,初名重,又名祇,后改虔。河南荥阳(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)人。少入太学,后举孝廉,官尚书郎、高平令。灵帝中平末,拜九江太守。死于战乱。治古文经学,有雅才。著《春秋左传解谊》、《春秋隐义》等。所著皆不传,清马国翰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、黄奭《汉学堂丛书》有辑录。《后汉书·儒林传》没有提到服虔撰《通俗文》事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书证篇》谓《通俗文》非服虔撰,理由有三:汉人述作,不会引魏人的说法;服虔时无反切,而此书有之;其书不见于晋人著录。这三点虽有一定理由,但古人著作被后人窜改增补是习见之事,据此三点尚难以断定《通俗文》一定非服虔所撰。至于东晋殷仲堪引过的《俗说》,是否即《通俗文》的另一种本子,颜氏不能知,现在更无法断定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《通俗文》一卷,服虔撰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和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均无此目,而著录李虔《续通俗文》二卷。清洪亮吉谓《通俗文》系服虔所作而李虔续之,阮孝绪等误混二书为一。反音或系后人补入,或系李虔书中语,与《通俗文》之是否为服虔著无涉。洪氏认为古籍所引,称服虔《通俗篇》、服虔《俗说》、或止言服虔者,皆指《通俗文》而言(见洪亮吉《复臧文学镛堂问通俗文书》,载《更生斋文甲集》卷一)。洪氏所论很是,《通俗文》应认为乃东汉服虔所撰。是书专门辑录俚言俗语,如唐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十八引《通俗文》曰:“木四方为棱,八棱为。”“烧骨以漆曰垸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六〇五卷引《通俗文》曰:“方絮曰纸。”七六二卷引《通俗文》曰:“石轹谷曰碾。”《通俗文》确如颜之推所说是一部好书,它以实用为主,对俚言俗语既注音又释义。是书对后代专释俚言俗语的训诂著作是有一定影响的。《太平御览》尚有征引,足证其书宋初犹存,后遂亡佚不传。清人任大椿、臧庸、马国翰、黄奭、顾櫰三、顾震福等均有辑本,近人龙璋亦辑有《通俗文》一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易义致用说

    一卷。清秦东来撰。秦东来字旭堂。寿阳人。作者认为,专言理而最切于用者,当首推六十四卦之大象。因此书中于每卦之后都有一“以”字,即用的意思。使用这个用字的人,或者是先王大人,或者是后与士,而更多的是君子

  • 春秋公法比义发微

    六卷。清蓝光策撰。光策字子彦,四川资阳(今四川资阳)人,光绪十四年戊子(1888)举人。著有《启秀堂文集》等。光策对西方的国际公法有所研究,以中国古代经典比附国际公法,认为《春秋》一书,是孔子自撰的法

  • 澄怀主人自订年谱

    六卷。清张廷玉(1672-1755)撰。廷玉字衡臣,号研斋,安徽桐城人。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进士,官至保和殿大学士、军机大臣。曾任编修《明史》总裁,卒谥文和,著有《传经堂集》。此谱首有乾隆十三年

  • 澹然集

    五卷。明陈敬宗(1377-1459)撰。敬宗,字光世,号澹然居士、休乐老人,浙江慈溪人。明永乐二年(1404)进士,选庶吉士,入史馆,改翰林侍读,参与修《永乐大典》。宣德中,官至国子监祭酒,赠礼部侍郎

  • 心庵词存

    四卷。清何兆瀛(1809-1890)撰。兆瀛字通甫,号青耜,江宁(今属江苏)人。道光举人,官至两广盐运使。博闻多识,尤娴习朝章国故,以文章诗酒自娱。著作有《老学后庵文集》、《心庵诗存》等。《心庵词存》

  • 演禽通纂

    二卷。不著编者姓名。所谓“演禽”为占卜之一法,以星、禽推测人之禄命吉凶。《演禽通纂》即为以演禽法推卜休咎之书。上卷载三十六禽歌,天干拟象所取化道、地支拟象所取化道及六十甲乙总取化道,以及旬头、胎命、流

  • 竹窗诗文辨正丛说

    四卷。旧本题嚣嚣子编。从书中所引观之,系南宋人。本书作《诗辨证》二卷、《文辨正》二卷,皆摘抄前人诗话、语录而成;词皆习见。只有《李希声诗话》、《薄氏漫斋录》、《世韵语》三书世所少见。本书有收入《四库全

  • 阆中县志

    八卷,清徐继镛修,李惺撰。徐继镛,字邃云,番禺人,曾任阆中县知县。李惺,字西沤,塾江人,嘉庆进士,官至詹事府左赞善,乞养归。咸丰十年(1860),蜀有战事,给事中赵树吉,疏荐惺老成练达,堪胜督办团练之

  • 扬州十日记

    一卷。明末清初人王秀楚撰。王秀楚,江苏江都人,生卒年月不详,曾为史可法幕僚,其余事迹不详。《扬州十日记》中所记为王秀楚亲身所历,目所亲睹之事。顺治二年(1645),清兵攻破扬州,烧杀抢掳,城中百姓无一

  • 白阳集

    不分卷。明陈淳(1483-1544)撰。陈淳,字道复,后以字行,别字复甫,号白阳山人,江苏长州(今苏州)人。以诸生援例入北监。卒业归,不复旧选。《明史·文苑传》附见文征明传中。陈淳少从征明游,以书画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