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芝堂集
十六卷。明周益祥(约1644年前后在世)撰。周益祥,字履吉,福建侯官(今闽侯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崇祯末贡生。著有《潜颍》、《鹿草》、《摭星》、《锦襄》等集。此乃合编本。集中有《木铖》一卷、杂记时事、意在警世。诗则有意奇放,纵笔挥洒,不拟古法。四库已存目。
十六卷。明周益祥(约1644年前后在世)撰。周益祥,字履吉,福建侯官(今闽侯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崇祯末贡生。著有《潜颍》、《鹿草》、《摭星》、《锦襄》等集。此乃合编本。集中有《木铖》一卷、杂记时事、意在警世。诗则有意奇放,纵笔挥洒,不拟古法。四库已存目。
二十卷。清徐秉义(生卒年未详)撰。秉义,字彦和,号果亭,江苏昆山人,康熙十二年(1673年)进士,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。秉义兄弟三人,先后为《明史》总裁官,藏书甚富。秉义有《培林堂书目》,收录明代史
无卷数。清常庸撰。常庸即是平步青。全书摘录了《越中园亭记》、《陶庵梦忆》、《三不朽名贤图赞》、《南雷文约》、《鲒埼亭集》、《筒河文集》、《湖海文传》、《左传诂》、《制艺丛话》、《顾亭林年谱》、《阎潜邱
二十卷。清王先谦(见《尚书孔传参证》)撰。是书汇集了清代学者考订研究的成果,可谓清代《荀子》研究集大成之作,虽不能说全面收集,但不失为研究《荀子》提供最方便的书。是书,集录诸家校释荀书之言,而分别依次
一册。编者不详。此科监临官为王倓,考试官为熊文举、李仲熊,中式举人为邢应斗、王公选等。现有明崇祯年刻本。
见《谰言长语》。
一卷。宋徐晋卿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晋卿里贯生平亦不详。自署称将仕郎秘书省校书郎。《左传》内容庞杂。学者往往取以俪语,便于记诵。据《宋史·艺文志》记载有崔升等十几家。但多已亡佚。现存的唯有《春秋经传类对
十卷。清汪绂(1692-1759)撰。汪绂原名烜,字灿人,别号双池。安徽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汪氏自幼十分聪颖,勤奋好学。对星历、地志、乐律、兵制、医卜诸学均有研究。约五十岁后得补邑痒生。著有《药性》、
一卷。晋王羲之书,沂水王氏刻。王氏生平、籍贯已不可考。王羲之的书法遗迹自从宋淳化(990-994)始有总集之三卷刻本。但由于收录者暗于鉴别,故淳化帖真伪混杂、缺乏分辨,后经米芾等的考证、勘验,伪书被屏
①九十八卷,徐学谟纂修。徐学谟,字叔明,嘉定人,嘉靖二十九年(1540)进士,曾巡抚湖广左右两藩,官至礼部尚书。著有《春秋亿》、《世庙识余录》。徐学谟巡抚湖广期间,广征博采,遂成此书。万历十九年(15
①一卷。清吴映奎辑。映奎字止狷,又字银帆,江苏昆山人,贡生。此谱谱主顾炎武(1613-1682),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、思想家。初名绛,字忠清。明亡后改名炎武,字宁人,学者称亭林先生。炎武年轻时曾参加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