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伊拉哩

伊拉哩

读音:Yīlālī

【源】 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二十二派,出乌喇、叶赫、殷、蜚悠城、德尔吉河、讷殷江、哈尔敏、赫石、沈阳、辉发、长白山、仓、虎尔哈、阿喇、吉林乌喇、扎库塔、英额、多尔吉河、哈达、叶赫哈达、卦尔察、赫舍里河等地(23,63,180,260)。②清时额礼恳,本姓纳喇氏,其祖图鲁伦迁居伊罕阿林城,改姓伊拉哩氏(23)。③清驻防新疆伊犁锡伯族姓(201)。【变】 ①清满洲八旗伊拉哩氏后改为伊、苏二姓(180)。②锡伯族伊拉哩氏,汉姓为伊(201,433)。③亦作〔伊拉理〕(259,260)。④清满洲正黄旗、镶黄旗、驻防正白旗(259),驻防杭州满洲镶白旗(256)、镶蓝旗(72)均有伊拉里氏,满洲镶黄旗(259),驻防杭州满洲镶红旗(256)均有伊喇里氏,一等轻车都尉旦岱为伊喇理氏,镶蓝旗满洲亲军存桂之妻为伊拉立氏,镶蓝旗满洲前锋纳海之妻为伊拉礼氏(260),〔伊拉里〕、〔伊喇里〕、〔伊喇理〕、〔伊拉立〕、〔伊拉礼〕等似均为伊拉哩之异译。【人】 伊拉哩阿山,清满洲镶蓝旗人,世居乌拉,任江西总督,刑部尚书(23)。伊拉里增祺,清满洲镶白旗人,光绪年中历任福州将军兼署闽督、盛京将军、宁夏将军(254)。


满族、锡伯族姓氏。散处乌拉、叶赫、辉发、讷殷等地方;又,或为纳喇氏所改。额礼恳,本姓纳喇氏,其祖图鲁伦迁居伊罕阿林城,改姓伊拉哩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后或改为单姓伊、苏。见《满族姓氏录》等。

清道光时喀什噶尔领队大臣额尔古伦姓此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廖叔

    读音:liào shū【源】 廖叔安之后(7,60,62)。【变】亦作飂叔(12,21)、〔寥叔〕(91)。【人】廖叔翘,春秋时秦惠王时大夫(7,1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

  • 舍瑪里

    读音:Shèmǎlǐ【综】 清满洲镶蓝旗中有舍玛里氏(259)。

  • 磨離

    读音:Mólí【综】 唐时吐蕃首领之姓(50,60,62)。唐吐蕃将尚婢婢遣磨离罴子将兵拒论恐热,其属烛卢巩力劝罴子按兵拒险,罴子不从而败(7)。历史上吐蕃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据《唐书》

  • 蒲城

    读音:pú chéng【源】春秋时晋大夫步扬,食采于步,因氏。步扬之子䧿居(亦称先且居)食采于蒲城(故城在今山西蒲县东南),故称蒲城䧿居,后以邑为氏,见《广韵》(60,62

  • 读音:Qīng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有此姓(362)。【人】 顷宪,汉时人,见《印薮》(15,21,63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南之益阳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引《

  • 穆魯

    读音:Mùlǔ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索伦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一作〔穆卢〕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索伦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烏嚕特

    读音:Wūlūtè【源】 ①清蒙古八旗姓。乌噜特系地名,以地为氏(23)。凡三派,出西拉木楞(一作锡喇穆楞)、巴岳特(一作把岳忒)、察哈尔等地(23,63,260)。②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乌噜特氏(

  • 羅火

    读音:Luóhuǒ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實嘉

    读音:Shíjiā金代女真族姓氏。为女真之白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金兴定中有实嘉纽勒欢,以河南路统军使为元帅右都监。

  • 读音:yù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【人】 欲广城,元时寨社人,成宗时官至元帅府左辅监军,领兵镇守亳州(15,21,24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唐代有欲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