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nán

【源】 ①夏禹之后有南氏,见《史记》(60,62)。②商王盘庚妃姜氏生子名南赤龙,曾孙南仲为周宣王时大夫,其后以南为氏(7,12,17,60)。③古有南国,以二臣争权而亡,见《周书》。以国为氏,见《姓源》(17)。④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,字子南,其后以字为氏(12,17,60)。⑤春秋时楚庄王之子追舒,字子南,其后有子南氏,后又改为南氏(12,60)。⑥春秋时鲁公族有南氏(12,17,21)。⑦春秋时晋高士隐于南乡(故城在今河南淅川东南),因以为氏(12,60)。⑧清满洲八旗那木都鲁氏、纳喇氏等后均有改为南氏者(180,181)。⑨朝鲜族姓。【望】 汝南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尤以河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南姓人口75%。【人】 南文子,春秋时卫大夫(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涉县、尚义、黄骅,山东之东平、昌乐、平邑、龙口,辽宁之清原,新疆之塔城,湖南之芷江,广东之吴川,广西之从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鲜族、藏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史记》注云: “南氏,禹之后。”则此当系出姒姓。②《姓源韵谱》 云: “盘庚妃姜氏梦龙入怀,十二月而生,手把 ‘南’ 字,长封荆州,号 ‘南赤龙’。” 曾孙南仲,为周宣王时大夫,此之南氏。系出子姓。③郑樵则云: “姬姓。卫灵公之子郢字子南,以字为氏。……又,鲁亦有南氏; 又,楚有子南氏,亦南氏,是皆以字为氏者。”④郑樵又注: “晋高士隐於南乡,因改为南氏。”望汝南。

春秋时鲁有南遗子、南蒯; 战国卫有南又子; 唐代有南霁云,顿丘人; 明代有南元善; 又有南大吉、渭南人,绍兴知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石

    读音:Dàshí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宋史》 收载,“宋有大石牙林”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郊尹

    读音:Jiāoyǐn【源】 春秋时楚大夫郊尹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。其注据《姓觿》 云: “春秋时楚国大夫郊尹之后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Chēnɡ【源】 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。即称姓。

  • 如弗

    读音:Rúfú【综】 代北人姓,见《西秦录》,亦作〔如弗斯〕、〔如弗斯引〕,又作斯引(27)。

  • 读音:Quǎn【源】 源出不详。山西平陆(298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南投、台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《中国姓氏辞典》据《菲华日报》 收载。其注称: “今台湾有此姓。”报载张勇 《台

  • 读音:Xiǎ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Gào郜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,源自姬姓。周文王之子受封于郜(今山东成武东南),称郜侯,建立郜国。春秋时郜国为宋国所灭,郜君的后世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,称郜氏。郜姓发源于山东。春秋时齐、晋两国

  • 巴親

    读音:Bāqīn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果基家支,四川昭觉、喜德等地均有此姓(375)。

  • 士正

    读音:Shìzhè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,63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收载并注此音。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Chā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亦音平声(Chāng)(91)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上海(92)、安徽淮南(362)、云南建水(409)等地均有此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,其注云: “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