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Fú

扶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为复姓乞扶氏所改。二是夏禹臣扶登氏的后代。三是汉代廷尉扶嘉的后代。扶嘉本姓巫,因其扶持汉室有功,汉高祖刘邦赐给他名字叫扶嘉。

扶氏发祥之地在今河南。

扶姓历史人物有扶少明,汉代学者,著有《道德经谱》三卷。

扶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九十九位。


【源】 ①相传禹臣有扶登氏,见《路史》。扶氏或为扶登氏所改(60,62)。②蜀之扶氏,源出汉时廷尉扶嘉之后(60,63)。汉高祖以嘉志在扶翼汉室,赐姓扶氏(11,21)。③汉时乌桓人姓,见《汉书·鲜卑传》(242)。④北魏时改乞扶氏为扶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6,44,70)。【望】 京兆(12,17,418),河南(12,21,60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扶安,春秋时越大夫(15,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获鹿,山西之太原,河南之义马,湖北之利川,江西之南康、崇仁,福建之上杭、浦城,广西之灌阳,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土家族、布依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禹臣有扶登氏”,“后简为姓扶” (见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),此当为扶氏之始。② 《中文大字典》 注引 《姓氏急就篇》云: “扶氏,汉廷尉扶嘉,高祖以嘉志在扶翼汉室,赐姓扶氏。” 蜀之扶氏,即其后也。嘉本姓巫氏,曾劝刘邦定三秦,受赏赐。认为他能 “感召神祗,志在扶翊”,遂赐姓 “”。③郑樵注引 《魏书·官氏志》云: “乞扶氏 (按: 或作 ‘乞伏’) 改为扶氏。望出京兆、河南。”

汉代鲁有扶卿,传 《鲁论语》; 又有扶少明; 三国时吴有扶严; 北周有扶猛,临江县公; 明代有扶克俭,天启中刑部右侍郎,又为山东巡按; 又有扶明生,海康训导; 又有扶让,宣化知县; 清代有扶道宏,雍正癸丑进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wēi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宋微子微仲之后(11,12,15,17,60)。微子为纣兄,封于微,故城在今山东梁山西北15里之微子店。当以国为氏。②殷、周时西南夷人之古国,曾与武王会师伐纣。微国故城

  • 越质

    读音:Yuèzhì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西秦录》注称: “鲜卑姓。” (按: 疑此即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所收三字姓“越质诘”之讹。)《姓氏词典》注称: “西秦乞伏国仁破鲜

  • 翟嵬名

    读音:Díwéimíng【源】 西夏人复姓。由汉姓翟与党项姓嵬名组成复姓(240)。

  • 读音:xìn出鲁宗人衅夏之后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周有衅夏。(见《正字通》)

  • 读音:Qī【源】 倛,亦作魉,系古时驱逐鬼怪和疾病的面具,或以物为氏(91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亦收,其注云: “倛,亦作魌,古时驱逐鬼怪

  • 读音:Hún【源】 吴人姓(12)。见《姓苑》(9)、《姓书》(414)、《纂文》(7,11,15,17)。【望】 河南(17,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《中文

  • 读音:Suǒ索姓来源于商朝。王公贵族有七支,形成七姓公族,索姓为其中一支。索姓最早的活动地在今山东、河南一带。索姓历史人物有索元礼,唐朝酷吏。武则天当朝期间,废除异己,索元礼承旨上书告密,被陷

  • 臘桑

    读音:Làsāng景颇族姓氏。为瓦切娃二十六大姓之一。《中国人姓名·景颇族》 有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額車勒

    读音:chēlè【综】 清正黄旗满洲领催海寿之妻为额车勒氏(260)。

  • 庫布

    读音:Kùbù【综】 清正红旗满洲前锋温哲珲之妻为库布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