琦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台湾台北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现代罕见姓。琦,美玉也,当指物为姓。”《姓氏词典》称: “今河南、浙江、台湾有此姓。”可资参考。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台湾台北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现代罕见姓。琦,美玉也,当指物为姓。”《姓氏词典》称: “今河南、浙江、台湾有此姓。”可资参考。
读音:Bā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河北乐亭有此姓(334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黄骅、香河,甘肃之曲舟,江西之永修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黄骅等县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於古籍
读音:zhèng qiū晋文侯同子多父伐鄫,克之,乃居郑父之丘,是为郑公。(见《竹书纪年》)郑丘即郑父之丘,以所居地名为氏。晋有郑丘缓。(见《左传》)
读音:Chǔkùěr清代满族姓氏。刘庆华 《满族姓氏录》 收载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褚库尔”,本为地名,以地为氏。参见 “库勒”条。
读音:pú pǔ【源】蒲圃,鲁地(故邑在今山东曲阜东),以所居为氏,见《姓苑》(6,12,15,60)。亦见《姓觿》(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鲁地,以所居为氏。
读音:Yīlèmén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(23,63)。【人】 伊勒们穆奎,清正蓝旗人,世居敖汉,康熙中以从征厄鲁特噶尔丹之功,授云骑尉(23)。清代蒙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清初,蒙八旗
读音:yān qí【源】 西域人姓。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有焉耆国,故城在今新疆焉耆,子孙以国为氏(7,12,60)。历史上西域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 《元和姓纂》 注云: “
读音:Lìngjiè【源】 西夏党项族姓(54,95,101)。【人】 令介讹遇,西夏米脂守将,宋元丰四年降宋(54,101)。
读音:é【音】蛾氏有鹅(E)、螘(Yǐ)二音(17,19,63)。且源出不同。参见蛾(Yǐ)姓。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大夫蛾析之后,见《左传》(9,12,15,17,60)。②以虫为氏,如蚳氏之类(60,
读音:E-láwùyí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塔海帖木儿,阿剌兀义氏,历汾州达鲁花赤、冀宁路达鲁花赤,见《山右石刻丛编》、《成化山西通志》(399)。
读音:wù chéng尧师务成,舜师纪后。(见《潜夫论》)舜学于务成昭。(见《荀子·大略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