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夷
【源】 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公子目夷,字子鱼,为左师,听宋国之政,子孙别为目夷氏(7,9,11,60)。一说,契为子姓,其后分封,以国为氏中有目夷氏,见《史记·殷本纪》(60,62)。殷商之后有目夷氏(11,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戴,其注云: “子姓,宋公子目夷之后也。目夷字子鱼,又有鱼氏、鱼孙氏,皆所以别族也。”
【源】 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公子目夷,字子鱼,为左师,听宋国之政,子孙别为目夷氏(7,9,11,60)。一说,契为子姓,其后分封,以国为氏中有目夷氏,见《史记·殷本纪》(60,62)。殷商之后有目夷氏(11,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戴,其注云: “子姓,宋公子目夷之后也。目夷字子鱼,又有鱼氏、鱼孙氏,皆所以别族也。”
读音:dāng匈奴宫有当户,或改为当氏。苻秦时宁戎有当姓,羌族。(见《邓艾祠碑》)
读音:Mà/Mah【综】 明洪武初,翰林院编修吴沈奉旨撰《千家姓》,得1968个姓,而此邑(指山东章丘)之术姓、㐷姓,尚未录之,见《章丘县志》(60,62,63)。今山东惠民有此姓(38
读音:Yìdàn【源】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或即哒氏。
读音:Mùhuá【源】 蒙古人姓。元时忠武王木华黎之后,以名为氏,见《元史》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姓解》云: “《元史》忠武王木华黎之后。”
读音:shí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0,62)。一说,即氏,因字形变而分为两姓,必系冶铜之人以为氏,见张澍《姓氏五书注》(60,62)。【变】 亦作鎐(7)。【望】 彭城
读音:Zhò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北京、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湖北之武汉、广东之吴川等地均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亦收载,未详其源
读音:àn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元时唐兀人暗伯,从世祖出征有功,累官枢密院事,卒谥忠,其后或以暗为氏(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元代有暗普。
读音:Suǒduōěr【综】 达斡尔族姓(莫昆名)属敖沃勒哈拉,汉姓为单(189)。达斡尔族姓氏。出自敖拉哈拉,“敖拉”汉意为“山”。或改为单字姓“单”,盖取其哈拉意译“山”音,谐“单(shà
读音:Bàichán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察哈尔(23,63,260)。【变】 亦作〔白禅〕(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察哈尔地方,乃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读音:Náyíyàn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,见《高丽史》(71,431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