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第五

第五


读音:Dìwǔ

第五姓主要是以次第为姓。汉代将齐国贵族迁至京兆房陵,以次第为姓,有第一至第八。

现在第五姓主要分布在陕西泾阳和旬邑。

第五姓历史人物有第五伦,京兆长陵人,东汉光武帝后期举孝廉。历任会稽太守、蜀郡太守等职。章帝时官至司空,曾上书建议抑制外戚。为人质朴清俭,廉洁奉公。

第五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五百零二位。


【源】 系自妫姓。汉武帝徙齐诸田于园陵,以次第为氏,有第五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5,12,17,60)。【望】 陇西(17,21,418)。【布】 台湾台北(68,261)、山西蒲城等地均有此姓。【变】 后改为第氏(60)。【人】 第五伦,东汉时京兆长陵人,建武中会稽太守,章帝时官司空。(21,61)。第五规,明时陕西富平人,永乐举人(21,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复姓。今山西之运城、介休及雁北地区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郑樵注云: “妫姓,齐诸田之后,田氏大族,汉初徙园陵者多,故以次第氏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 引 《潜夫论》 亦注: “汉高祖徙诸田而有第一至第八氏,后汉第五伦,其后也。” 又,报载张勇先生 《台湾怪姓趣谈》称: “台北文山区有人姓 ‘第五’,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,原为田姓的齐国国君大逃亡,只剩下八人,为逃避追捕,便以第一到第八为姓,其中姓第五的繁衍下来……”姑收录以备考。望出陇西。

唐代有第五·琦,长安人; 宋代有第五·宁远,嘉定进士; 明代有第五·规,永乐举人; 又,明淳化三水多此姓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博和羅

    读音:Bóhéluó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萨哈禄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萨哈禄地方,为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fàng【音】 亦音昉(Fǎng)(17)。【源】 ①帝尧之臣放弃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2,17,60)。 ②明时云南芒市安抚司安抚使、芒市长官司长官,均姓放,系傣族(253)。今傣族姓

  • 蠻歹

    读音:Mándǎi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蛮歹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玛勒岱〕(24)。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 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

  • 烏木克圖

    读音:Wūmùkètú【综】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阿吉素之妻为乌木克图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Shěn【源】 见《康熙字典》(62,80)。春秋时沈子逞奔楚,逞生嘉,嘉生二子尹丙、尹戍,尹戍为右司马,生诸梁于叶,其后有叶氏、尹氏、诸梁氏、邥氏,此与平舆之沈不同(18)。一说,与沈同,见《

  • 季隨

    读音:Jìsuí【源】 周时八士之一季随之后,以名为氏(4,6,9,12,17)。【人】 季随逢,春秋时宋人(6,17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引 《世本》云: “周八

  • 读音:tóu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周畿内侯郇伯,从桓王伐郑,投先驱以策,赐姓投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9,11,12)。②春秋时晋逝敖之后有投氏,见《路史》(60)。一说,晋中行穆子荀吴,相其君景公,

  • 读音:Chén【源】 ①系自妫姓。周武王封舜裔胡公满于太昊之墟,子孙以国为氏(4,7,12,17,60)。一说,妫满,即胡公满,封于陈(故城在今河南淮阳),其裔孙完,奔齐,以国为氏(21,62)。又,

  • 吉侯

    读音:Jíhóu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金古家支,居云南宁蒗、永胜等地(375)。

  • 妞哈魯

    读音:Niǔhālǔ【综】 清镶红旗满洲笔帖扎马素之妻为妞哈鲁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