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dòu

【源】 ①春秋时楚国有豆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②汉时校尉豆如意,从卫青破匈奴,以有功封关内侯,其后有豆氏(60,62)。③北魏时改代北赤小豆氏为豆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60,70,242)。又,北魏时鲜卑姓豆卢氏之后有豆氏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④明时云南和曲州(故治在今云南武定)土知州为豆氏,系彝族(253)。⑤台湾土著赛夏族豆豆哇来氏,后改为豆氏(65,385)。⑥回族姓。【望】 代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湖北、甘肃、河南等省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豆姓人口68%。【人】 豆如意,汉武帝时以校尉从卫青破匈奴有功,封关内侯(61)。豆求周,北魏时吏部尚书(21,242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 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景县,山东之鱼台、平度、昌乐,内蒙古之乌海,湖南之芷江,广东之吴川、澄海,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。汉族、彝族、土家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其源:①其据《路史》 注云:“楚有豆氏。”(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亦注:“周代楚国有豆氏,为汉族豆姓之始。”)②又注:“鲜卑亦有豆氏。”“赤小豆氏改为豆氏。鲜卑族豆卢氏简为姓豆。” ④又云: “后汉校尉豆如意之后。” 豆如意以校尉从卫青破匈奴有功,封关内侯。

后魏有豆大田 (或作 “豆代田”); 明代有豆长宁,河南卫千户; 又有豆革,安塞主簿; 清代有豆斌,雍正时总兵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伏陁

    读音:Fútuó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北史》 收载,其卷九十七“有伏陁末多”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Sháo/Shaur,Shau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  • 青史

    读音:qīng shǐ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太史董狐之子受封于青史之田,因氏(7,12,60)。 ②春秋时廖国(故城在今河南唐县南)国君叔安之后有青史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【人】 青史子,汉时著书

  • 读音:Pú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松柯勒

    读音:Sōngkēlè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福泰之妻为松柯勒氏(260)。又,清正黄旗蒙古马甲舒明阿之妻为松科尔氏(260),〔松科尔〕似即松柯勒之异译。

  • 王安

    读音:Wángán现行罕见复姓。今贵州之普安有分布。此姓系普安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魯布哩

    读音:Lǔbùlī【源】①清满洲八旗姓。凡四派,出叶赫、绥分、长白山、乌拉等地(23,63,180,260)。②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乌噜特(23,63,260)。 【变】①一作〔鲁布理〕(260)。②清

  • 读音:Pā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北京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; 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綏分覺羅

    读音:Suīfēnjué luó【综】清正白旗满洲马甲索宜孙之妻为绥分觉罗氏(260)。

  • 步温

    读音:bù wēn【源】 春秋时晋大夫郤至初食于步,后徙温(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),遂为步温氏,见《姓苑》(17,60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据《姓苑》云:“晋大夫郤至,初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