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赫連

赫連

读音:Hèlián

【源】①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,刘渊之族,姓铁弗。铁弗勃勃称王于朔方。国号夏,改姓为赫连氏。赫连勃勃改姓诏书:“朕之皇祖,自北迁幽朔,姓改姒氏,音殊中国,故从母氏为刘。子而从母之姓,非礼也。朕将以义易之。帝王者系天为子,是为徽赫实与天连,今改姓曰赫连氏。系天之尊,不可令支庶同之。其非正统,皆以铁伐(即铁弗)为氏,庶联宗族子孙刚锐如铁,皆堪伐人(7,21,69,70)。”夏国后为吐谷浑慕璝所灭,其族并入吐谷浑(44,70)。故称吐谷浑大姓有赫连氏(60,62)。②系由綦连氏所改(70)。【变】①北周时夏州总管、乐川郡公赫连达之曾祖库多汉,因避难曾改姓杜,见《周书》(27)。②河南新乡赫连氏改为郝氏(252)。【望】朔方(17,418)。【布】上海嘉定(351)、台湾台北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赫连昌,勃勃之子,魏太武擒昌,诏昌尚始平公主,封秦王,坐谋反伏诛(61)。赫连铎,唐时本吐谷浑部酋,官阴山府都督(70)。


现行较罕见之复姓。今山东之平邑,山西之大同、临汾、榆次、忻州,河南之义马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刘去卑之后也。去卑,独孤氏之祖也。勃勃僭帝号称夏,都朔方,自云赫赫连天,因以为氏。” 《中文大字典》 据 《晋书·赫连勃勃载记》亦注:“本匈奴刘去卑之后。传至勃勃,僭称夏王,下书曰: 朕之皇祖,自北迁幽朔,姓改姒氏。音殊中国,故从母氏为刘,子而从母之姓,非礼也,朕将以义易之。帝王者,系天为子,是为徽赫,实与天连,今改姓曰 ‘赫连’ 氏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 引 《夏录》 亦注: “其先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,刘渊之族,姓铁弗。勃勃称王於朔方,国号夏,改姓为赫连氏。” ②又注:“吐谷浑大姓有赫连氏。” 则此当出自鲜卑族。

北周有赫连·达,武时大将军; 北齐有赫连·子悦; 唐代有赫连·韬,漳浦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Mà/Mah【综】 明洪武初,翰林院编修吴沈奉旨撰《千家姓》,得1968个姓,而此邑(指山东章丘)之术姓、㐷姓,尚未录之,见《章丘县志》(60,62,63)。今山东惠民有此姓(38

  • 子士

    读音:zǐ shì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桓公之后,叔孙成子生齐季,为子士氏(4,7,12,21)。但按《左传》,鲁孟僖子妾,乃子士之母,则子士氏乃孟僖子之后(1,7)。②系自妫姓。春秋时陈僖子支

  • 读音:Yù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纂要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系聿姓分族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僕骨

    读音:Púgǔ历史上铁勒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,本部落名,或以为姓。其注 “仆固” 云: “一作‘仆骨’。唐贞观中,铁勒九姓大首领率众降,分置瀚海九都督府,以仆骨歌滥拔延为右武卫大将军

  • 富森

    读音:Fùsēn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开原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开原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
  • 读音:Chū【源】见《直音》(15,21)。【变】作〔掳〕(76),误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中国姓氏汇编》收载;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《万姓统谱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阿力

    读音:Ālì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二十五史人名索引》收载。其注云:“元有阿力贵赤。明有阿力哥。”未详其源。(按:似应出自蒙古族; 又,阿,《姓氏词典》音ē。)

  • 鄂齊爾蘇達勒

    读音:Èqíěrsūdálè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元顺帝 (孛儿只斤·妥懽贴睦尔) 至元二十六年所立皇太子妃,即姓此氏。

  • 读音:Jiā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 收载。未详其源。(按:笳,古指胡笳,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,类似笛子。疑或指此以为姓。)

  • 公泥

    读音:Gōngní【源】 春秋时鲁季武子庶子公泥氏(9)。【它】 邓名世云:《左传》季武子庶子公,一名公弥,未尝有公泥氏,泥、弥,声讹也(7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 收载,未详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