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Yán
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周武王封太伯曾孙仲奕于阎乡,因以为氏(7,12,17,60,77)。又云,周康王少子封于阎城,子孙氏焉(21)。②春秋时晋成公子懿食采于阎邑(故城在今山西安邑西部),晋灭之,子孙散处河洛,以邑为氏(7,17,21,60,77)。③河南河阴阎氏,源出代人(242)。④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沈阳(23)。又,满洲八旗姓布雅穆齐氏后改为阎(180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⑤达斡尔族亚尔兹氏,汉姓为阎(189)。⑥蒙古(344)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变】 ①北周时赐河州刺史阎庆为大野氏,隋初复为阎氏(7,12,27,62)。②今阎氏多俗写作闫。【望】 天水、河南、乐安(12),太原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4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河南、山东、河北等省多此姓,3省阎姓约占全国汉族阎姓人口57%。【人】 阎敖,春秋时楚大夫(61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固安,山东之昌乐、东平,山西之太原,湖南之芷江,江西之崇仁、峡江,云南之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回、东乡、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姬姓,武王封太伯曾孙仲奕於阎乡,因以为氏。” 此以封地为氏,系出姬姓。阎乡在今陕西朝邑镇境内。② 《中文大字典》 注引 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 云: “唐叔虞之后。晋成公子懿,食采於阎邑。”此以邑为氏,亦系出姬姓。晋阎邑在今山西之夏县。③又,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 载: “康王少子生而手文曰 ‘阎’; 康王封於阎城。”或按: 左氏谓“季友生而有文在其手曰 ‘友’,因以名之。” 每疑其诞也,后人由此复广其道焉,且武氏者以谥为氏;南氏者,以字为氏; 鲜于者,武王封箕子於朝鲜,支子仲食采於于,故有鲜于氏; 阎氏者,武王封太伯曾孙仲奕於阎乡,故有阎氏,安得无稽之言流於后世。大抵氏族之家言多诞,博雅君子不可不审。望出天水、河南。④达斡尔族之阎姓,由亚尔兹氏所改。盖取其一、二两音节速读者谐以音近似之汉字“” 而为单姓。出自敖拉哈拉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。达斡尔族》。⑤为满族布雅穆齐氏所改。

春秋楚有阎敖,大夫; 东汉有阎显; 唐代有阎立本,万年人; 清代有阎其相,长沙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桑阿爾

    读音:Sāngāěr【综】 达斡尔族姓(莫昆名)。属莫力登哈拉,汉姓为苍(189)。达斡尔族姓氏。系出墨尔迪音哈拉,后或改单姓“苍”,盖取“桑阿尔” 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“苍”而得。

  • 北山

    读音:Běishā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胡什喀哩

    读音:Húshíkāli【综】 清赫哲族姓,世居三姓城(185)。亦作〔傅特哈〕、〔傅什〕、〔马林卡〕、〔富萨哈里〕,汉姓为胡氏(186,187)。疑为瑚锡哈哩之异译。

  • 读音:Zuǒ左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官名为姓氏,左史,原为周代史官。周穆王时有左史戎父,春秋时楚灵王有左史倚相,后世遂以祖辈官名为姓氏。二是据说黄帝有小臣左彻,为左姓之始。先秦时期,左姓繁

  • 冠軍

    读音:Guànjūn【源】 南阳郡冠军县(故城在今河南邓县),汉武帝置,以封霍去病。去病征匈奴,功冠诸军,故曰冠军,后人以邑为氏(6,7,12,17,60)。【人】 冠军夷,晋时太傅东海王参军(6,1

  • 读音:Jiǎn【源】《吕氏春秋》云: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,而卫取茧氏,是姓有茧氏,邑以人姓为名(60,62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、云南之通海等地有分布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姓氏

  • 读音:Dài/Day,Tai【源】 ①春秋时周王子带食邑于甘(故城在今河南洛阳西南),称甘昭公带,其后以带为氏(9,60)。②春秋时鲁仲叔带之后(17,60)。亦见《姓苑》(6,12,15,60)。【

  • 读音:mì【源】 ①系自姞姓。商时密侯国系黄帝之裔,亦称密须(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50里),为周文王所灭,以封姬姓。密侯国子孙以国为氏(17,62)。或为密须氏所改(60)。②系自姬姓。密康公之后,国为

  • 倭徹庫

    读音:Wōchèkù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叶赫(23,63,18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叶赫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
  • 读音:Xiè/Shieh,Sye【源】 见《直音》(15,21)、《姓解》(9)。【变】 作〔㳿〕(75),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