颛孙
读音:Zhuān sūn
颛孙姓源自祖名。春秋时,陈国公族之后公子颛孙在晋国为官,子孙遂以祖名为姓。
颛孙姓早期主要在河南中东部活动。
颛孙姓历史人物有颛孙师,春秋末陈国人,为孔子弟子,好学深思,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,思想比较激进。提出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”的伦理观点,他这一派后成为“八儒”之一。
颛孙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四十六位。
陈公子颛孙仕鲁,子孙氏焉。(见《风俗通》)
颛孙姓源自祖名。春秋时,陈国公族之后公子颛孙在晋国为官,子孙遂以祖名为姓。
颛孙姓早期主要在河南中东部活动。
颛孙姓历史人物有颛孙师,春秋末陈国人,为孔子弟子,好学深思,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,思想比较激进。提出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”的伦理观点,他这一派后成为“八儒”之一。
颛孙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四十六位。
陈公子颛孙仕鲁,子孙氏焉。(见《风俗通》)
读音:Qǐbù【综】 鲜卑人姓。或即乞伏氏之异译,《魏书·尔朱荣传》有胡人乞步落(70)。
读音:kūn lián古帝有昆连氏,一曰釐氏,一曰釐蓄氏。昆连者,昏晦之谓也。(见《路史·禅通纪》)
读音:Jiáào【源】 春秋时楚大夫熊麋郏敖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亦载,其注云: “以祖辈名号为姓氏。源于芈姓。《姓源》: ‘楚
读音:Shān【综】源出不详。江苏高淳(305)、台湾台东(68,261)、河南修武等地均有此姓,或系蕲氏误笔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山东之鱼台等地有分布。此姓系尚义等地公安局提供,未详
读音:pín汉有酒泉太守频阳。(见《风俗通》)
读音:Shuǎgǔ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读音:Xùn【源】 《周礼》有训方氏,为夏官之属,主教导四方之民,子孙以官为氏(7,12,15)。【望】 京兆(17,418)。【布】 浙江余姚有此姓(389)。【人】 训濬,明时柏乡人,曾任袁州府(
读音:Shídùjiā【综】 土族姓。什杜加原义为羊圈。世居青海互助,汉姓为杜(195)。
读音:xià yáng晋大夫夏阳说,其先以所食邑为氏。(见《姓谱》)
读音:Qì【源】 ①见《姓解》(9)、《急就篇》姓字注(63)。或为弃疾氏所改(62)。②唐时吐蕃君长有弃宗弄赞,其后或因以为氏(62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、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