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阻格不通、格拒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阳气太盛,则阴气弗能荣也,故曰格。”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阴厥且格。”②吐逆证。《伤寒论·平脉法》:“寸口脉浮而大,浮为虚,大为实,在尺为关,在寸为格,关则不得小
见《山东中药》。即刺蒺藜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黄连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亟斋居士《保生篇》。即倒产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即丹毒。见该条。
经穴名。在腰部者称腰阳关,属督脉;在膝部者称膝阳关,属足少阳胆经。见各该条。
见《中草药通讯》(12):6,1976。即法罗海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鸭脚艾之别名,详该条。
消痰法之一。治疗痰多气逆的方法。用于痰饮伏于肺脏。表现喘嗽痰多,胸痞食少,舌苔粘腻,脉滑。用三子养亲汤之类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撰《明时攻要伤寒论》3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