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心镜别集
见伤寒心镜条。
见伤寒心镜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》。又作疰夏。因其发病每于夏令,故名。为小儿脾胃虚弱,又遇长夏润溽之气,感受湿热而致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肢体怠惰不收,两脚痿弱,嗜卧发热,精神不足,饮食少思,口中无味,呼吸短乏
病证名。指孕后心悸易惊,恐惧不安的病症。多因孕后心血不足,或阴虚火旺,或心阳不振等引起。症见心神不宁,心悸善惊,坐卧不安。若心血不足者,兼见面色不华,头晕目眩,宜补血养心,方用归脾汤;阴虚火旺者,兼见
书名。不分卷。清·温载之撰。刊于1886年。作者认为在较有影响的温病专著中,《温病条辨》头绪纷繁;《温热经纬》辞义深奥,不易为读者所掌握。遂参阅诸家学说,结合个人经验编撰而成本书。书中阐述温病证治。介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石蕊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。为农吉利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重楼玉鑰》卷上。即辛乌散,见该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水毒候》。又称水毒病。详该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细辛大黄丸,见该条。
见《南方草木状》。为沉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防风之药材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