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四。症为包块生于颈之两侧,推之可动,形圆而软,遇恼怒愤郁则肿大而痛。宜舒肝解郁,可用丹栀逍遥散化裁。
见《赤水玄珠·呕吐哕门》。又称呕苦。详该条。
《医学传灯》卷下方。沙参、葳蕤、薏苡仁、山药、石斛、黄芩、白芍药、桔梗、甘草、地骨皮、陈皮、芡实。水煎服。治秋伤于燥,内热咳嗽,肺火传于大肠而致肺燥作泻。
病名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六。即肩关节脱臼。详肩胛骨出条。
病名。见《青囊真秘》卷一。针眼之俗称。详该条。
练功方法之一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两手握拳置于腰际,一拳翻转用力向前击前,瞬时开掌抢拿后,收回原处,两手交替进行。
病名。瘰疬的一种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二。多因冷热不调,饥饱喜怒失常,致脾失健运,生痰结核而成。初起如梅、李,可遍及全身,久则微红,后可破溃,溃后易敛。治宜行气豁痰,用芩连二陈汤。
①针刺伤膈膜。《素问·诊要经终论》:“中膈者,皆为伤中。”②伤及中焦脾胃之气。过食腻滞,或嗜酒无度,或过食高粱厚味,或劳倦过度而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。
证名。否,通痞。指皮肤因寒邪凝聚、气血痞塞而引起的肿胀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太阳之胜,凝溧且至,……皮肤否肿,腹满食减。”参见水肿、肤胀、鼓胀等条。
火罐放入水(放在药液中者称药罐)中煮沸应用,故名。使用时,将罐子颠倒用镊子挟出,用折迭毛巾紧扪罐口,吸去水液,趁热吸附于穴位或病痛局部皮表。参见水罐法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