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半表半里证

半表半里证

证名。指邪既不在表,也不在里,而是在表里之间的病证。①指少阳病小柴胡汤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五六日,中风,往来寒热胸胁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……小柴胡汤主之。”《伤寒论条辨》:“往来寒热者,邪入躯壳之里,藏府之外,两夹界之隙地,所谓半表半里,少阳所主之部位。故入而并于阴则寒,出而并于阳则热,出入无常,所以寒热间作也。胸胁苦满者,少阳之脉循胸络胁,邪凑其经,伏饮搏聚也。默,静也。胸胁既满,谷不化消,所以静默不言,不需饮食也。心烦喜呕者,邪热伏饮搏胸胁者涌而上溢也。”参见少阳病条。②指温疫病邪在募原的病证。《温疫论·原病》:“邪从口鼻而入,……舍于夹脊之内,去表不远,附近于胃,乃表里之分界,是为半表半里,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。”其证先憎寒,后壮热,昼夜发热,日晡益甚,头疼身痛,口渴,脉数,舌红苔白,或苔如积粉等。治宜疏利湿热,用达原饮。参见瘟疫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铁石茶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照山白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陈修园

    【介绍】:见陈念祖条。

  • 水精

    指津液。包括水份及营养精微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,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。”

  • 阮河南

    【介绍】:见阮炳条。

  • 灰碱

    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又名石碱、花碱、水碱。为从蒿、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,和以面粉,经加工而成的固体。咸、苦,温。软坚,消积。①治积块,噎膈反胃。内服:3~9克,入丸、散。②治疣赘,研末调敷;虫牙痛,研末填

  • 气食泄

    病证名。《不居集》卷二十一:“气食泄,腹痛下无休时,去如蟹渤者,气食交并而作泄也。”《世医得效方》治气痢泄如蟹渤,可用牛乳汤、异香散、木香匀气散等方。参见气泻、食泻条。

  • 伤暑咳嗽

    病证名。指感受暑邪所致的咳嗽。多因触冒暑湿,或热甚于中,或气虚身弱,偶感时行,内外相挟,蒸酿胸胃之间,上熏于肺所致。《古今医鉴·咳嗽》:“伤暑咳者,脉数,烦热引饮,口燥,或吐涎沫,声嘶咯血。”《症因脉

  • 清咽汤

    ①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二方。升麻、玄参、射干、连翘、栀子、黄芩、石膏、当归尾、麦门冬、生地黄、薄荷、大黄、金银花、甘草节。水煎服。治疹后热毒上冲,喉哑疼痛,饮水不止。②《疫喉浅论》卷下方。荆芥穗

  • 外科切要

    见医学切要全集条。

  • 推云

    病证名。清·顾锡《银海指南》卷二:“推云,又名黄膜上冲。”即黄液上冲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