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三。又名胞痹。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模樝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学家。字达士。海陵(今江苏泰兴)人。究心医学30余年,擅长内科杂症,治病善于通权达变。提出“既不可离乎书以治病,亦不可泥乎书以立方”,“医者立方,当先立案”,“庸医误人,忙医亦误人”等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肉豆蔻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宇条。
病名。见《增订治疔汇要》卷上:“喉疔,急症也。生于喉间,形如靴钉,尖而且长,紫黑坚硬,初起麻痒,旋即大痛。”系指发于喉内两旁之疔。初起但觉喉内麻痒,断而迅速疼痛,或发寒热。多因肺胃火燔,邪热内侵,郁久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蜈蚣萍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。即蛔虫。详蛔虫病条。
推拿穴位。出《小儿推拿广意》。位于大指甲后一韭叶处。掐之,止吐血。
古病名。指沙虱虫毒侵入所致的疾患。《肘后方·治卒中沙虱毒方》:“山水间多有沙虱甚细,略不可见。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,此虫在水中着人身,及阴天雨行草中亦着人,便钻入皮里。其诊法:初得之皮上正赤,如小豆黍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