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黄药子,详该条。
即阿胶散第一方作汤剂,治证同。见阿胶散条。
【介绍】:见赵术堂条。
病证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虚损痨瘵源流》:“有血虚热,必兼燥渴,睡卧不安,宜圣愈汤、人中白丸两方参酌用。”参发热、血虚发热条。
病名。指疟疾之发于三阳经者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疟疾者,先寒后热,发作有定期,大约巳午未三时者多。若一日一作,太阳、少阳也;间日而作,阳明、少阳也;伸欠、恶寒头痛,太阳也;发热口渴,阳明也;有寒有热,
【介绍】:南宋医生,龙溪(今福建漳州)人。编集《本草单方》十五卷,已佚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斑蝥之别名,详该条。
脚气的古称。见《济生方·脚气》。详脚气条。
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虎杖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痔因情绪刺激,起居不慎等因素而发者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……遇劳苦气怒酒色则发,发则肿胀、形若核桃,坚硬如石,俟气消毒散则平复如初、惟戒气怒,不须医治。”常见于单纯肛漏并发感染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