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苏沈良方条。
即血液。因血属阴,故称。《灵枢·通天》:“太阴之人,多阴而无阳,其阴血浊,其卫气。”参见血条。
解剖名。见明·邓苑《一草亭目科全书》。即黑睛。详该条。
儿科著作。3卷。明·万宁撰于1567年。前二卷列述胎原、初生诸病及五脏主病、兼证等,名病之后多附作者治案;末卷罗列上述二卷中的治疗方剂,多系家传效方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竹节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红根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抱朴子》。即海马,详该条。
《审视瑶函》卷六方。川椒(去目,微炒)、熟地黄、生地黄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腹盐米饮送下。治目昏多泪。
病名。北方俗称热疮,以疱疹为主者为燎疱。详疮条。
见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十四。即子痫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