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寒热

寒热

八纲中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。用以概括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两种不同性质的证候。《素问·阻阳应象大论》:“阳胜则热阴胜则寒。”《医学心悟·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》:“一病之寒热,全在口渴与不渴,渴而消水与不消水,饮食喜热与喜冷,烦躁厥逆,溺之长短赤白,便之溏结,脉之迟数以分之。”参见寒证热证条。②恶寒发热的统称。如“寒热时作”、“寒热往来”等。③《灵枢经》篇名。主要讨论瘰疬的成因、治疗方法,以及预后的诊断方法等。对瘰疬的形成,古人认为是寒热毒气留积于经脉所致,故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毒气吐下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。指小儿因肠胃脆弱,用药失当,不胜药势,造成吐泻不止,烦躁顿乏的证候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脾胃怯弱,脏腑嫩软,气血未壮,因服药不胜其味之毒,致烦躁闷乱,或口舌麻木

  • 望诊的简称。详该条。

  • 历瘠疳疟

    古病名。出《颅囟经》卷上。又名锁肠疳。指小儿疟疾发作无时,口噤,咬牙作声的证候。历代名医录见名医传条。

  • 石竹根

    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竹凌霄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微甚

    ①相气十法之一。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浅淡与深浓,以了解疾病的虚实。《望诊遵经》:“色浅淡者谓之微,色深浓者谓之甚。微者正气虚,甚者邪气实。自微而甚,则先虚而后实;自甚而微,则先实而后虚。”②形容同类性质

  • 烂喉痹

    病名。见《喉科秘旨》卷上。系指患喉痹而咽喉溃烂者。多由肝胃热毒蕴积,复感时邪而发。症见咽喉肿痛甚剧,腐溃白斑,形如花瓣,疼痛难咽,甚或目睛上泛,六脉洪大。治宜疏风解毒、凉血消肿。用银翘散、普济消毒饮等

  • 生津四物汤

    见《幼科铁镜》卷五。即生津养血汤,见该条。

  • 十剂

    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,宋《圣济经》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,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。《伤寒方药明理论·序》曰:“制方之体,宣、通、补、泻、轻、重、涩、滑、燥、湿十剂是也。”至此始有十剂之名。

  • 脐中出血

    证名。《伤寒九十论·脐中出血》:“本少阴证,而误汗之,故血妄行,自脐中出。……予以治少阴之本,而用姜附汤。”本证亦有由肾火外越而致者,宜用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等药。

  • 表虚里实证

    证名。指表虚症状和里实症状同时存在。见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。多由卫气不足,外邪传里,胃肠积滞,痰瘀停留所致。详见表虚证、里实证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