症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暑病源流》。又名疰夏,一作注夏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痿发于夏,俗名注夏。”多由素体脾胃虚弱,或阴气不足,感受暑令湿热之气所致。症见倦怠、四肢不举、赢瘦、不能食等。治当清暑益气
病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十。即打伤。详该条。
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抽筋痧,两足筋抽疼甚,忽一身青筋胀起如筋粗。”宜放毒血,治宜丁香阿魏丸等。参见痧条。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六。即痘风疮。详见小儿痘风疮该条。
指病邪侵袭。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:“真气不正,故有邪干。”
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即隐疹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医林改错》卷上:“紫印脸,脸如打伤血印,色紫成片,或满脸皆紫,皆血瘀所致。”治疗:内服通窍活血汤。相当于色素沉着症。
出《食医心鉴》。即列当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大便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