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死胎不下。详该条。
十二地支各有阴阳所属,其中丑、卯、巳、未、酉、亥为阴支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李核仁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。指发热热势壮盛,属于高热的范围。
出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。详“阳中有阴”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小儿唇口蠕动。唇为脾之华,脾虚则唇口蠕动。治宜补脾健胃。用七味白术散。
即膈证。多因心情抑郁,寒热不调,食饮伤损等所致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二:“人之胸膈,升降出入,无所滞碍,命曰平人。若寒温失节,忧恚不时,饮食乖宜,思虑不已,则阴阳拒隔,胸脘否塞,故名膈气。”一名鬲气。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地瓜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防条。
证名。见《伤寒发微论》。指汗出如油之状,黏腻不易流动。多见于病危虚脱之证。参见绝汗、油汗、黏汗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