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寺女科秘方考》。一指经血上逆,从口鼻而出。二指经血从大小便出。参见差经、产后交肠病。
兽医学著作。1卷。清代作品,撰人及撰年均未详。本书介绍牛病理论、病候、诊断、针刺穴位与方法以及药性配伍与处方等,并附绘图。本书于1959年经江西省农业厅中兽医实验所校勘后,由农业出版社影印出版。
即《蒙医本草图鉴》,详见该条。
病名。系指由乳蛾之成于血热者。症见乳蛾肿胀红紫,刺之流血不止。治宜凉血清热。方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加减。或参见乳蛾条。
解剖学同名器官。见《秘传证治要诀》卷五。为略呈四边锥形的骨腔,眶内容纳眼珠、目系、血脉、经筋等。为眼珠的保护结构。
见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。为牛筋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为黄练芽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济阴纲目》。即经行发热。详该条。
运气学说术语,见《类经图翼》,即“中运”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学》(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)。即胃管下俞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