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为疠风兼证。出《疠疡机要》上卷。血虚者服四物汤加人参、白术;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;肾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;肺胃热者用犀角地黄汤。
见《广西植物名录》。为臭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十二:“蛊风,论曰蛊风之状,在皮肤间一身尽痛,若划若刺,淫淫跃跃,如中蛊毒,故名蛊风。皆由体虚受风侵伤正气也。……治蛊风身痛如刀划,白花蛇煎方。”
见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泽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颜面气色晦暗,滞着垢腻。为湿气痰浊蒙罩之象。可见于暑湿、湿温、痰饮等病。
经穴名,代号BL27。出《脉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,小肠之背俞穴。位于骶部,平第一骶后孔,距骶正中线1.5寸处;一说“除脊各寸半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骶外侧动、静脉后支。主治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。即槟芍顺气汤,见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百眼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:GB1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足少阳、阳维之会。位于头顶部,当瞳孔直上入发际2.5寸处;或于头临泣后2寸取穴。另说在入发际2.5寸(《千金翼方》);“目窗后一寸五分”,即入发
证名。又称吞酸、咽酸、噫醋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:“夫醋咽者,由上焦有停痰,脾胃有宿冷,故不能消谷,谷不能消,则胀满而气逆,所以好咽而吞酸,致气息酸臭也。”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醋咽证治》:“食后噫醋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