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山
见伤山条。
见伤山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九牛造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鹿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医学入门》卷七。即加味逍遥散第一方,见该条。
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即苏合香,详该条。
五味之一。甘为土味,入通于脾,为脾所主之味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味所入,……甘入脾。”甘味药多入脾经,有补脾益气作用,如人参、黄芪等,同时,甘味药物尚有和中缓急作用,如甘草等,故《内经》有“脾欲
指肩胛骨、子骨,左右共四块。详各条。
书名。100卷。晋·葛洪撰。葛氏疗病,主张用简便易得之方,反对用贵重难求之药。所谓“篱陌之间,顾眄皆药;众急之病,无不毕备”(《抱朴子·内篇》卷三)。有鉴于此,广为选集民间草药和效方验方,撰成此书。已
病证名。见《金匮要略》。指鼻涕清稀如水,喷嚏频频。参见鼽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山柰,详该条。
八风之一。指从西南方来的风邪。《灵枢·九宫八风》:“风从西南方来,名曰谋风,其伤人也,内舍于脾,外在于肌,其气主为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