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肠痈腹痛

肠痈腹痛

病名。指肠生痈肿所致腹痛者。《症因脉治·腹痛论》:“肠痈腹痛之症,缩脚皱眉,小便为淋,痛有肿处,手不可按,夜来每发寒热,或绕脐生疮,或腹皮紧急,肌肤甲错,或时时出汗,此肠痈腹痛之症也。”多因膏粱厚味,蕴积肠胃,或劳动跌仆,损伤气血,或六淫之邪内伏,或恼怒郁结,气血凝聚所致。治宜清热解毒,活血.排脓。将成脓者,四圣散;已有脓者,薏苡仁汤;内蓄血者,大黄牡丹皮汤、桃仁承气汤。本证可见于急性阑尾炎、阑尾周围脓肿等。参见腹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戴启宗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字同父。建业(今南京)人。通医学,曾任龙兴路(今江西南昌县)儒医教授,他在读书过程中,从事医书的订正,对朱肱《伤寒百问》一一辨正,撰有《活人书辨》,已佚。又编《五运六气撰要》及《脉

  • 胁堂

    经外奇穴名。《外台秘要》:“胁堂,在腋阴下二骨陷者中。主治胸胁支满,胪胀贲,噫哕,喘逆,瞻视目黄。举腋取之。”近代《中国针灸学》则定位于“腋窝下二寸陷中,当渊液穴斜上一寸之处。”并治心内膜炎,肝病,胸

  • 八谿

    谿同溪。见八溪条。

  • 辨证论治

    又称辨证施治。是理、法、方、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,为中医学术的基本特点。即通过四诊八纲、脏腑、病因、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对患者表现的症状、体征进行综合分析,辨别为何种证候,称辨证;在辨证基础上,拟定出治疗

  • 雪里梅

    ①见《文山中草药》。为小龙胆草之别名。②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蛇根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文宽夫

    【介绍】:见文彦博条。

  • 痰涎

    小儿病多涎者,《太平圣惠方》谓为“风热壅脾,积聚成涎”所致。《幼科释谜》:“小儿涎痰,“痰由涎结,涎乃脾泔。脾运胃液,肢体皆咸。脾气不足,风热相兼。壅遏中脘,口沫淹淹。乃生壮热,惊搐渐添。”“然痰与涎

  • 五鬲气

    忧膈、恚膈、气膈、寒膈、热膈的总称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五鬲气候》。即五膈。参见该条。

  • 妇女失志经闭

    病证名。指由于所愿不遂而致之经闭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:“妇女情欲不遂,沉思积郁,心脾气结,致伤冲任之源,而肾气日消,轻则或早或迟,重则渐成枯闭。宜服秘元煎(远志、山药、芡实、炒枣仁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、

  • 元遗山

    【介绍】:见元好问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