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气主降
同胃主降浊。详该条。
同胃主降浊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人。画有《本草训解图》,已佚。
见《本草蒙筌》。即母丁香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呕吐因胃气素寒,复感寒邪所致者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寒气呕吐之症,偶遇寒冷,顿发呕吐,胸前绵绵而来,身无内热,小便清白,大便通顺。”脉多弦紧,或迟缓,或沉细,甚者沉伏。治宜散寒温胃。宜用姜桂
病证名。系因痘麻余毒未清,复受风邪而发(清·聂子因《眼科易简补编》)。症见眦角红赤糜烂,痒痛喜拭。治宜祛风清热解毒。用解毒消风散,血热重者加紫草、丹皮。
出《吴普本草》。为地胆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皮肤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皮者,肺之合也。”参见皮毛条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山扁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详红晕边黑舌条。
病证名。见顾膺陀《妇科集》。指因虫积而致经闭者。由于虫积于内,耗血伤阴,以致无血下达而成经闭之症。治宜驱虫为主,继以补血养血。用《妇科集》雄砂丸、万应丸。
出《养生主论》。为茄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