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南方草木状》。为苏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指兼见阴症的痫证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五:“病先身冷,不惊瘈,不啼唤,而病发时脉沉者为阴痫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癎源流》:“阴痫亦本痰热,缘医用寒药太过,损伤脾胃,变而成阴。宜用温补燥湿药。”
病证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。指初生口噤嘴唇苍白者,参口噤条。
病名。即下颌关节脱臼。出《外治寿世方初编》卷二。详颊车蹉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中脘疽。见该条。
即偶刺,见该条。
治则之一。出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。指对病势深重者,要采取有力而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,暂不宜过多兼顾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窝儿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方书。秦伯未、张赞臣编。此书汇选常用内服、外用丸、散、膏、丹、药酒、动物胶、花露、曲类中成药259种,每方介绍处方、制法及适应症。简明扼要,切合实用。1955年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。
位于外耳道以外的全部耳壳的统称。由软骨及皮肤构成。又名耳壳。参见耳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