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订傅青主女科
见世补斋医书条。
见世补斋医书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。又名阴中痛、阴户痛。包括小户嫁痛、嫁痛。多因郁热损伤肝脾,脾虚聚湿,湿热下注;或中气下陷;或风邪客于下焦,与气血相搏,肝肾经络为之壅闭。症见阴痛,甚则痛极难忍。湿热下注者
病名。又称茧子。即胼胝。包括脚垫、趾垫、“疔”三类。脚垫按其生长部位和形状不同,分为月牙垫、轮垫、后垫等多种。趾垫亦分为顶趾、盖趾、夹趾、对趾等名目。疔则有垫疔和单纯性干疔之分,名称颇多,如顶趾疔、盖
五疳之一。出《颅囟经》卷上。又名筋疳、风疳。《证治准绳》引杨氏云:“肝疳者由乳食不调,肝脏受热所致也。”主要症状为面目、爪甲发青,眼涩不能睁开,昏暗雀盲成为疳眼(详疳眼条),同时伴有肚大筋青,体瘦,大
经脉名称之一。包括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。与太阳经互为表里。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:“太阴之后,名曰少阴。”本经多气少血。因位于太阴与厥阴之间,起着转输内外的枢纽作用,故有“少阴为枢”之说。参见手少阴心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月经不调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四。即癗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古代封建贵族为追求长生而恣意服石硫黄或含硫黄丹石药过多中毒。《本草纲目》卷四载有解硫黄毒的药物。如金星草、胡麻油、米醋、飞廉、细辛、余甘子、乌梅、黑铅、铁浆、朴硝、猪血、羊血、冷猪肉、鸭肉、猪脂
见《湖南野生植物》。为半夏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郑汝炜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