阎氏小儿方论
参见小儿药证直诀条。
参见小儿药证直诀条。
①又称上盛下虚。由肝肾不足,阴虚于下,阳亢于上。一方面出现腰膝痰软无力、遗精等下虚证;另一方面出现胁痛、头眩、头痛、目赤、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证候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上实下虚,切而从之。”②邪气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六棱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赤水玄珠》卷三。指眼珠痛,参见目痛条。
出《本草纲目》。为亚麻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吴本立《痢证汇参》卷二。即燥热痢。详见该条。
皮肉相交处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先浅刺绝皮,以出阳邪。”
证名。见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八。系指声音洪亮。详见声怯条。
【介绍】:见唐慎微条。
丛书名。裘庆元辑。刊于1936年。裘氏在众多的祖国医学文献中,选取较实用的精本、孤本、抄本、未刊稿等九十种分门汇聚辑成。计医经类5种,本草类5种,脉学类3种、伤寒类4种、通治类8种、内科类12种、外科
【介绍】:战国时医家。详见子阳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