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桃子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碧桃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碧桃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》。指早晨所进食物,至日暮吐出。也有傍晚所进食物,至第二天早晨吐出,称暮食朝吐。多属反胃范畴。《金匮要略心典》卷下:“夫胃为阳,脾为阴。浮则为虚者,胃之阳虚也;涩
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虚谷,浙江会稽人。曾到过广东、河北、苏州等地拜访名家请教,读医书较多,以医术闻名。著有《医门棒喝》一书(1825年)。受叶天士、薛生白关于温病学说的影响较大,对温病学有一定贡献,
经外奇穴名。别名脺俞,胰俞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消渴,咽喉干,灸胃管下输三穴各百壮,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寸间寸灸之。”位于第八、九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.5寸处(《针灸学》上海)。布有第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
【介绍】:见范天锡条。
异痘之一。即痘疮攒集于颈项部的症状。属痘毒攻肺;若不急治,则毒攻咽喉,必发为喉头肿痛,音哑,声呛,汤药难下,变为险证。
指产期未到而破水,以致难产者。毛希蒙《大生全书》:“产期未到,恶露先下,以致水干难生,俗名裂浆。”
【介绍】:见郑虔条。
病名。出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一。又名乳膨、乳蒸。多因产妇气血旺盛,乳汁壅滞不通,或产后无子饮乳所致。两乳肿硬疼痛,恶寒发热。治宜理气通络。用香附、瓜蒌、通草、橘叶共煎服,其药渣煎洗,待乳通则热自除。如无婴
病名。见《解围元薮》卷一。即疠风中的一种。
间接灸之一。《医宗金鉴》:“疳瘘恶疮,诸药不验者,取蛴螬剪去两头,安疮口上,以艾灸之,七壮一易,不过七枚,无不效者。”蛴螬即金龟子的幼虫,功能行血祛瘀,化结散滞,故能灸治恶疮、瘘管等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