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热侵入,则腠理开而多汗,开泄太过,伤津耗气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寒伤形,热伤气。”马莳注:“热为阳,而气亦属阳,热则气散而气斯病矣。”张志聪注:“热则阳盛,故伤气。”
痧证之一。指痧胀而有呃逆者。《痧胀玉衡·呃逆痧》:“痧胀为呃,有痰火血郁之分,有食阻气阻之异,有病重喘呃之凶。苟非细辨受病之原,用药稍或不妥,非惟不效,势必呃死,是明痧呃之害焉。”治宜放痧,方用细辛大
见《滇南本草》整理本。为臭灵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疠疡机要》卷上。即疠风。见该条。
气功功法。是一套在胎息基础上加以引导,“还精补脑”的静功之法。见于《上洞心丹经诀》。
名词。出《混俗颐生录·户内消息·禁忌消息》。指阴毛。
出单养贤《胎产全书》。即产后流注。详该条。
耳骨之一。即鎚骨。左右耳各一,在鼓室内腔上部,其形似鎚,故名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木鳖子,详该条。
全舌紫红,频伸口外,舐左右上下之舌象。为心脾热盛之候,温疫病多见。宜清热解毒,清心凉血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