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本草纲目》卷二十七马齿苋条。指病聤耳,脓水不涸。即聤耳。详该条。
指卯时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脾病者,……日出甚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一。亦名胎前吐血。多因胃中积热,或肝郁化热,热伤胃络,气逆于上,血随而溢,则出现吐血。若吐血不止,易致堕胎。因胃中积热者,脘腹胀闷疼痛,吐血色红或紫暗,挟有食物残渣,大便
见《千金要方》卷三。李师圣《产育宝庆集》:“产后为风邪所中,角弓反张,口噤不开,名曰蓐风,用药不得大发其汗。并忌转泻吐利,用华佗愈风散(荆芥穗一味)最妙。”治疗参见破伤风条。
见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即牡荆子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著有《十全博救方》1卷。已佚。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芦茎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方如川条。
《类证活人书》卷十八方。薏苡仁、牛膝各二两,海桐皮、五加皮、炒枳壳、独活、防风、杜仲(姜汁炙)各一两,白术半两,干地黄二两半。为粗末,入绢袋内,用好酒五升浸,春、夏、秋、冬各十四天,夏月分作数剂,分别
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孩儿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