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即井疽。见该条。
证名。指不能闭目入睡。《灵枢·大惑论》:“卫气不得入于阴,常留于阳。留于阳则阳气满,阳气满则阳蹻盛,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,故目不瞑矣。”《灵枢·邪客》:“营气……行于阳则阳气盛,阳气盛则阳蹻陷,不得入于
指针刺治病应择取合适的时间。《灵枢·卫气行》:“谨候其时,病可与期;失时反候者,百病不治。故曰:刺实者,刺其来也;刺虚者,刺其去也。”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又名薅田藨根。为蔷薇科植物茅莓Rubus parvifolius L.的根。苦、甘,微寒。清热凉血,祛风利湿,散瘀消肿。①治感冒发热,咽喉肿痛,咯血,吐血,衄血,便血,崩漏,风湿痹痛
【生卒】:1615~?【介绍】:清代著名医家。字讱庵。安徽休宁人。早年业儒,为邑诸生,三十余岁时弃举子业而潜心医学,前后四十余年,博览诸子经史及各家医籍,撰述较多,其中有:《医方集解》(1682年刊行
藏于肾中的先天之精,为阴精之本,故又称“元阴”。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“元阴者,即无形之水,以长以立,天癸是也,强弱系之,故亦曰元精。”
见六经标本条。
金代医官职称。为该院低等医官,位处同监之上、提点之下。参见御药院条。
《串雅内编》卷三方。又名遇仙丹。白牵牛子(半生,半炒,研取头末)四两五钱,槟榔一两,茵陈、莪术(醋煮),三棱(醋炙)、皂角(炙,去皮)各五钱。为细末,醋糊为丸,绿豆大,成人每服三钱,黎明冷茶水送下,后
人体部位名。指内眼角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膀胱足太阳之脉,起于目内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