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医制药学
见修事指南条。
见修事指南条。
书名。又名《东垣先生试效方》、《东垣效验方》。9卷。金·李杲撰于1266年。计24门,分述药象及各种病证,包括饮食劳倦、心下痞、中满、腹胀、反胃,及妇人、小儿、眼鼻耳齿等病证。后为“杂方”。每门先设总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颍州(今安徽阜阳)人。曾任信阳太守,为著名伤寒学家庞安时弟子。集各医家论证伤寒方论,编成《伤寒证治》,3卷。
证名。指阳虚受寒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脏寒腹胀之症,四肢常冷,小腹胀急,冷硬如冰,小便清利,大便时泻,不思饮食,唇口色白,言语轻微,《内经》所云正水,即脏寒生满病之症也。”多因真阳素虚,脏气
病证名。指妊娠腹痛。《资生集》引薛立斋:“妊娠腹中不时作痛,或小腹重坠,名胎痛,用内补丸。”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杜鹃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门补要》卷中。多因脾伤不能约水,下注于囊所致。症为阴囊、阴茎肿胀明亮。治宜健脾、益气、行水。可用四君子汤加黄芪、泽泻、猪苓等。若发生在老人或久病者,多属难治。
病症名。《颅囟经》:“初生小儿,一月内,乳利如膏,是母寒气伤胃所致也。”新生儿消化力弱,哺乳失宜,复感寒邪,最易导致乳汁不消而成此症。故《古今医统》论抚养婴儿,要注意哺乳之法,有“忍三分饥,吃七分饱”
练功方法之一。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《推拿学》。两手屈肘仰掌置于两腰,右手转为俯掌向前推,再变仰掌徐徐收回,待近胸时,左手即转为俯掌前推,在胸前与右手掌心交叉相合,再继续向前推,右手则继续收回至腰
中湿脚肿的外治方法。即用小麦麸、花椒、生葱、盐、酒、醋拌润,放锅内炒热,将患脚熏蒸其上,盖以衣被,多蒸汗出为度,勿见风(余梦塘《保赤存真》)。
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酸、苦二味的药能催吐,也能导泻,其药性属于阴。如胆矾味酸,瓜蒂味苦,能催吐;大黄味苦能泻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