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握灵本草

握灵本草

药物学著作。一名《东皋握灵本草》。10卷,又补遗1卷。清·王翃撰于1683年。据作者自序提到,喻嘉言曾见本书,并有“君其手握灵珠以烛照千古乎”一语,遂名其书为《握灵本草》。卷首载《神农本草经·序例》及注文。卷1~10共收药物400余种,每种药分主治、发明及选方三项,内容集自《神农本草经》以后各家本草文献。其分类次序大致以《本草纲目》为依握。附补遗1卷,补录药品约190余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王

    ①经外奇穴名。《肘后备急方》:“救卒死而张目及舌者:灸手足两爪后十四壮……。”《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》列作奇穴,定位于手足十指背侧,指甲根后正中赤白肉际处。左右计20穴。主治卒死,痧症,中暑,霍乱等。向

  • 阳土

    胃与脾同属五行之土,胃为六腑属阳,故称胃为阳土。《脾胃论·卷下》:“胃者,阳土也,主动而不息。”

  • 於术

    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即白术,详该条。

  • 痔疮

    病名。即痔的俗称。详该条。

  • 灸焫(ruò 若)

    指灸法。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:“脏寒生满病,其治宜灸焫。”王冰注:“火艾烧灼,谓之灸焫。”

  • 救兵粮

    见《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》。为赤阳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探吐

    吐法之一。使用消毒的工具(如鹅毛、鸭毛),刺激咽喉引起呕吐的方法。用于痰涎阻塞咽喉急症或误食毒物或食滞在胃者。

  • 阴消

    病名。见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。指真阳不足,气不化液所致的消渴病。治宜温阳补火。参见消渴条。

  • 排托

    排脓托毒之简称。详内托条。

  • 热痱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第九十卷。即痱子簇集成瓣,颜色鲜红者。详痱疮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