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小儿久痢不止而致身体羸瘦的证候。《太平圣惠方》第九十三卷:“夫小儿久痢羸瘦者,由因乳食不节,脏腑风挟疳气,肠胃冷热不调,变为下痢,经久不差,则脾胃虚弱,谷气减少,气血不荣,故肌体羸瘦也。”治宜
元代医官职称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,共2人。属低级官员,官阶从七品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丝瓜之别名,详该条。
针刺手法。出《针灸大成》。针至一定深度,先行紧提慢按六数,得气后,微微捻针并将针轻轻提引,使针下经络气聚。用治局部麻木、发凉等。
见助道方服药须知条。
见江天览《妇女病自疗法》卷一。即产后余血奔心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多由风火郁积而成。《增订治疔汇要》卷上:“生于关内小舌左右,亦有生一边者。左属心,右属肺。初发形如栗色,红或带紫。”治宜疏风清热,泻火消肿。可选用清咽利膈汤、五味消毒饮等加减。参见松子喉疔条。
见《补阙肘后方》。为水苏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出《难经·三十五难》。即大肠,见该条。
见《奇效良方》。即黑靥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