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毛窍

猜你喜欢

  • 足太阴疟

    病名。指疟发于足太阴者。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足太阴之疟,令人不乐,好太息,不嗜食,多寒热,汗出,病至则善呕,呕已乃衰,即取之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疟疾源流》:“盖以脾喜乐,病则否,上焦痞塞,故好太息而不

  • 江国兴

    【介绍】:见江考卿条。

  • 内伤发斑

    病证名。斑的类型之一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内伤发斑,轻如蚊迹疹子者,多在手足,初起无头疼身热。”又名内伤斑。《丹溪心法·斑疹》:“内伤斑者,胃气极虚,一身火游于外所致。”治以补虚为主。用调中益气汤、黄

  • 苦参子

    ①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苦参实。②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鸦胆子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风化厥阴

    运气术语。三阴三阳分司六气,其中厥阴属风木之气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厥阴司天,其化以风。”

  • 假马鞭

   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玉龙鞭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十二号既济方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降香桃花散,见该条。

  • 塘西痧药方

    见《集验简易良方》卷一。即蟾酥丸第六方,见蟾酥丸条。

  • 乳子伤寒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幼幼集成》。指婴幼儿感受寒邪而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。初起寒邪在表,恶寒,身热,无汗,沉迷;如表寒化热,则必热势增高,心烦,口渴;如便秘,小便黄涩者,则为热邪传里之候。初起表寒,治宜辛温解表

  • 湿热腹胀

    病证名。指湿热内郁肠胃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湿热腹胀之症,面目黄肿,小便赤涩,大便或结,或泄黄糜,或日晡潮热,烦渴口苦,口甘口淡,腹胀胁痛。”治宜清热泻火利湿为主。面黄目黄,胁痛口苦,肝胆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