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阴两伤
即气阴两虚。详该条。
即气阴两虚。详该条。
前指胸腹,后指背腰,前后穴位相配,称前后配穴法。如胃痛取腹部的中脘、梁门,背部的脾俞、胃俞;咳嗽气喘取胸部的膻中、天突,背部的定喘、肺俞等。以背俞穴和胸腹部的募穴相配者则称俞募配穴法。参见该条。
即头顶部。
病证名。半产即小产,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腹痛。参见产后腹痛条。
《医学传灯》卷下方。枳壳、厚朴、山楂、黄芩、白芍药、丹参、桔梗、槟榔、泽泻。水煎服。治痢疾,外无头疼身痛,内无里急后重者。若热盛,加黄连(酒炒)。
指雷火之气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风气通于肝,雷气通于心,谷气通于脾。”
类中风病因之一。因突然惊骇,精神散乱而引起的类中风证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大戟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清·高憩云《外科问答》:“痰瘤生下腮两旁,或肋腹等处。初起如桃李,渐大如茄,按之绵软,不痒不痛。”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下编:“痰瘤穿溃后如猪脑髓。”治法:生于上体者宜清上解郁汤;生于下体者宜解下除湿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尖尾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伤科补要·凡例》。即脱臼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