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清气化痰丸

清气化痰丸

《中国药典》:清气化痰丸

药方名称清气化痰丸

处方黄芩100g瓜蒌仁霜100g半夏(制)150g胆南星150g陈皮100g 苦杏仁100g枳实100g茯苓100g

性状为灰黄色的水丸;气微,味苦。

炮制以上八味,除瓜蒌仁霜外,其余黄芩等七味粉碎成细粉,与瓜蒌仁霜混匀,过筛。另取生姜100g,捣碎,加水适量,压榨取汁,与上述粉末泛丸,干燥,即得。

功能主治清肺化痰。用于肺热咳嗽,痰多黄稠,胸脘满闷。

用法用量口服,一次6~9g,一日2次;小儿酌减。

贮藏密闭,防潮。

摘录《中国药典》

古今医鉴》卷四:清气化痰丸

药方名称清气化痰丸

处方天南星半夏白矾牙皂(不锉)生姜各60克青皮(麸炒)15克陈皮(去白)30克枳实(麸炒)30克白术30克 干葛15克 白茯苓30克 苏子(炒)30克莱菔子(炒)30克瓜蒌仁30克黄连15克黄芩24克海粉21克香附30克神曲(炒)60克麦芽(炒)60克山楂肉30克

制法先将南星、半夏、牙皂、生姜用水浸一宿后,将星、夏、姜锉作粗片,入白矾同煮至南星无白点,去皂不用,余者晒干,与其他药共研细末。再入竹沥、姜汁调,蒸饼作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化痰清热。治一切痰饮咳嗽,头晕目眩,胸膈痞闷,食积酒积,呕吐恶心。

用法用量每服50~70丸,食后姜汤送下。

气滞,加白豆蔻30克。

摘录古今医鉴》卷四

医方考》卷二:清气化痰丸

药方名称清气化痰丸

处方陈皮(去白)杏仁(去皮、尖)枳实(麸炒)黄芩(酒炒)瓜蒌仁(去油)茯苓各30克胆南星半夏各45克

制法姜汁为丸,如椒目大。

功能主治化痰清肺。治热痰内结,咳嗽痰黄,稠厚胶粘,甚则气急呕恶胸膈痞满,小便黄赤。

用法用量每服6~9克,不拘时用白开水送服。

摘录医方考》卷二

猜你喜欢

  • 心通口服液

    药方名称心通口服液来源黄芪\党参\麦冬\何首乌\淫羊藿\野葛\当归\丹参\皂角刺\海藻\昆布\牡蛎\枳实性状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;味甜、微苦。炮制以上十三味,取葛根、丹参,于70%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二次

  • 加味五痹汤

    药方名称加味五痹汤别名五痹汤、五痹散处方人参1钱,茯苓1钱,当归(酒洗)1钱,白芍药(煨)1钱,川芎1钱(肝、心、肾痹倍之),五味子15粒,白术1钱(脾痹倍之),细辛7分,甘草5分。功能主治五脏痹证,

  • 加味二妙散

    《医略六书》卷二十六:加味二妙散药方名称加味二妙散处方苍术1两(炒),黄柏2两(盐水炒),龟版2两(盐水炒),萆薢2两,知母2两(盐水炒)。制法上为散。功能主治阴内生疮,脉细数者。用法用量每服3钱,人

  • 透疹凉解汤

    药方名称透疹凉解汤处方桑叶甘菊薄荷连翘牛蒡子赤芍蝉衣 紫花地丁黄连藏红花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治风痧。邪热炽盛,高热口渴,心烦不宁,疹色鲜红或紫暗,疹点较密,小便黄少,舌质红,苔黄糙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渴甚

  • 馘鬼散

    药方名称馘鬼散处方黄连、胡桐泪、荆芥穗、薄荷、升麻、羊胫骨灰各等分,麝香少许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胃热齿痛。用法用量擦牙。摘录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卷二引李东垣方

  • 敛汗益脾汤

    药方名称敛汗益脾汤处方黄耆、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扁豆、山药、陈皮、半夏、葛根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功能主治气虚脾弱,盗汗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简明医彀》卷四

  • 八味地黄丸

    《博育生女科.产后编》卷上:八味地黄丸药方名称八味地黄丸处方山茱萸山药丹皮 云苓各24克泽泻15克 熟地24克五味子15克 炙黄耆30克制法上药为末,炼蜜为丸。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,血块不落。用法用量

  • 坎中丹

    药方名称坎中丹处方硫黄(纯黄者)1两,赤石脂1两。制法上为细末和匀。功能主治下焦寒凉泄泻及五更泻。用法用量每服5分,食前服,日2次。不知则渐渐加多,以服后移时微觉温暖为度。治女子血海虚寒不孕者,加炒熟

  • 安宁饮

    药方名称安宁饮处方玄参5钱,生地5钱,麦冬5钱,白薇1钱,骨碎补5钱,天门冬3钱。功能主治因过食肥甘,热气在胃,胃火日冲于口齿之间,而湿气乘之,湿热相搏而不散,虫生于牙而致齿牙破损而作痛,如行来行去者

  • 桂枝姜附阿胶汤

    药方名称桂枝姜附阿胶汤处方茯苓2钱,桂枝3钱,甘草3钱,干姜3钱,附子3钱,阿胶3钱(炒,研)。功能主治腰痛。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,温服。摘录《四圣心源》卷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