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。①泛指脾之阴阳、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。多因饮食失调、寒温不适、忧思、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所致。症见消瘦面黄、四肢乏力、纳减、食不消化、腹痛、肠鸣、便溏或泄泻、浮肿、便血、崩漏等。治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系以迷信方法治病。参见祝由、十三科各条。
厥证之一。①指郁冒。多由热升风动引起。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七:“郁冒,亦名血厥。”《类证治裁·厥症》:“郁厥亦血厥症,平居无疾,忽默默无知,目闭口噤,恶闻人声,移时方寤,由热升风动,郁冒而厥,妇人多有之。
见《本草汇言》。为石蕊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即蛤蟆油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咽喉经验秘传》。即外缠喉风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哮证与喘证的合称。哮,主要指呼吸气急而喉间有痰鸣声。喘,主要指呼吸迫促。哮与喘在发作严重时均可见张口抬肩,不能平卧等症。哮常并见喘,而喘则未必见哮。《医学正传·哮喘》:“大抵哮以声响名,喘以气
五蒸之一。亦名血蒸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五蒸条。
指枣、李、杏、栗、桃等五种果实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五果为助。”
【介绍】:见徐文中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