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蛊注痢

蛊注痢

病名。①指痢疾蛊注,下脓血瘀浊杂物者。又称蛊疰痢蛊注毒痢虫疰痢蛊痢。《诸病源候论·蛊注痢候》:“虫注积候,此由岁时寒暑不调,则有湿毒之气伤人,……毒气侵蚀于藏府,如病蛊注之家,痢血杂脓,瘀黑有片如杂肝,与血杂下是也。”治宜地榆汤桔梗散猬皮丸等(方见《圣济总录·泄痢门》)。参见蛊痢条。②指服食石药,而致毒发热发生痢者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蛊疰痢,黑如鸡肝,发渴,五内切痛,乃服五石汤丸,逼损真阴,其血自百脉经络而来,茜根丸救之。”也可选用羚羊丸、乌梅丸理中汤等方。参见痢疾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齿齭

    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齿齭,齿伤酢也。齿者骨之所终,髓之所养,髓弱骨虚,风气客之,则齿齭。”酢,同醋。即齿伤痠之谓。参见齿齼条。

  • 斜扳法

    推拿手法名。又名斜搬法。施术时,患者侧卧,上面腿屈曲,下面腿伸直。医者用一手扶住其肩前部,另一手扶住臀部,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推动,使其腰椎扭转。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后关节紊乱等症。

  • 即目眶。俗称眼眶。眼窝周围的骨骼,起着保护眼球的作用。

  • 刺打草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飞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润肺化痰

    化痰法之一。与润燥化痰同义。治疗燥痰的方法。由于外感温燥,或肺阴不足,虚火灼金,炼液为痰。症见咽喉干燥哽痛,呛咳痰稠难咯,舌红苔黄而干。用贝母、瓜蒌、沙参、麦冬、梨皮之类。

  • 功能性子宫出血

    病名。指性腺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生殖系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子宫出血病。属崩漏范畴。临床可根据月经周期变化,按卵泡期、排卵期、黄体期的不同阶段,结合临床症状辨证治疗。如黄体功能不足者,多伴有脾肾阳虚症状,重

  • 风龋

    病证名,指齿龋而牙龈肿痛,齿缝出脓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足阳明、足太阳之脉,并入于齿,风气入其经脉,与血气相搏,齿即肿痛,脓汁出,谓之风龋。”治宜消风镇痛,用赴筵散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良姜、

  • 余小亭

    【介绍】:见余午亭条。

  • 疮痂

    见清·翟良《痘科类编释意》。即痘痂。详该条。

  • 胃气

    ①指胃的生理功能。如脾气主升,胃气主降。②泛指人体的精气。《脾胃论》卷下:“胃气者,谷气也,荣气也,运气也,生气也,清气也,卫气也,阳气也。”③指脾胃的功能在脉象的反映,即带和缓流利的脉象。《素问·玉